有人说: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也是最治愈的一个神奇东西。
它霸道独立,从不为任何人停留;
它公平正直,从不多给一分一秒;
可有时它又像变了一个人
它温柔抚摸,为你治愈疗伤;
它轻声细语,为你诉说心声;
可当它陪你走过大半生时,你才发现:
它其实是一个贼,偷光了你的选择。
这句话来自李宗盛的《给自己的歌》
听这首歌的时候,我正在看七堇年的《尘曲》,又加上感冒,整个人的状态都不是很好,一边听一边看,一股莫名的孤独感从四面八方侵袭而来。
第一次看七堇年的书,她的文字有一股沉重的严肃感,沉默中带有力量,在她的笔尖下,生命有了一层厚重感,青春成了一件严肃的事。
纪德在《人间食粮》中说过:
> 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了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你看,生活从来就不容易。为此我们需要全力以赴,到头来还不知道能不能对它产生兴趣。
可生活从来不管这些,就如七堇年在《尘曲》序中所说的:
> 生活像一个蹩脚的老师,一次只肯教会我一点点新东西,更多的时候,只是让我一遍遍复习。他照本宣科,陈词滥调,念得我昏昏欲睡。然而每次考试的时候,却花样翻新,我还是考不好。
因为我一直没法学会举一反三地面对生活的狡黠。
有时候在想,是生活太过于苛刻还是我们想要的太多。
一路走来,总觉得力不从心。想要去抓住每一个机会,却总在每一个机会面前手忙脚乱。
年轻时总觉得时间很充足,足够自己去慢慢选择和体会,可过了这么几年,才发现:时间哪有那么多,过一天少一天,等回头时,时间已经偷走了你所有的选择,再回首,你发觉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跟着生活这个蹩脚的老师一步步走下去。
这就是人类的无奈。在某个阶段,觉得一生有充裕的时间和选择,什么都想抓,却在一天天的生活中明白,到头来只能抓一个。
如果我们未曾见过那么多选择,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贪心?
时刻取舍,时刻割舍,才能在割裂中日渐成熟。
这是生活教给我们的,也是生命留下的痕迹。
> 这么些年,青春期早就过去了,我们都嘲笑过自己少年时的善感,并且许诺早在今后渐成熟的写作与人生中,不再表白,不再倾诉,不再发泄,不再回忆,不再自传……要学会举重若轻地,活下去--用智慧,用意志,用已经失望的希望,或者注定冷却的激情。
我很喜欢这段对青春的记忆回想。这是七堇年在《赋得永久的献世》中所写的。
青春期的我,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想象,总觉得世界不只是自己眼里看到的那么一点小天地,它应该无限辽阔,无限包容。
如今的我,看到了它的辽阔和包罗万象,却发现比我想象中沉重,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沦陷下去。
在这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中,你开始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你眼里的世界。
这中途,你有可能会迷失,会彷徨,会绝望,会恐惧……
这都是无法跳跃的,唯有直面,去反抗,去妥协,去坚持,去适应,去改变……
直到握手言和的那一天。
> 人生对错何在,意义何在,标准本来是没有的。世俗的圭臬是加在我们身上的负荷,令我们渐渐无法对内心诚实,偶有一丝勇气,像水下的落叶,被轻风搅浮起来,翻一个身,又沉没到底。
一辈子,不是这么过,就是那么过。终归灰烬。迟早而已。
其过程,壮烈一些,奉照内心旨意活下去,未尝不是成就另外一种意义。
所以,去为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寻找一丝意义,这是你在时间的洪流中唯独能留下的。
回看记忆中那些事,好与坏,都不重要,在此刻都已成为尘世中的一曲。
万般行走之后,直面内心的自我。这一路走来,为的就是寻找那个隐藏在背后的自己。
若干年后,你所追寻的一切都成为过眼烟云,在这条孤独的成长路上,唯独只有自己陪伴在左右。
只希望那时的自己,不会那么狼狈,而是从容的说一声:时间你好,我与你同在,我有了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