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多人游戏,众人围坐一圈,圈外一人背对大家击鼓,鼓声响,开始传花,鼓声停,花落谁手,谁就得接受惩罚。
这本来只是一个用来行酒令的小游戏,却被人们玩得炉火纯青,花样百出:
说的是村西头有个老张,家里有三亩薄田,这年全部种了小麦,总产出约三千斤,给自己留了五百斤,把剩下的按照一块二的行情卖了出去,卖了三千块。回头仔细一算,抛去成本,化肥,农药,忽然发觉这大半年的忙里忙外,似乎什么也没落下,艹,又他妈半年白忙活了!
不说老张还在生气这事,他卖出去的小麦去哪里了呢?他卖给了村南收粮的老王。老王这个人啊,心眼活,收了粮也不急,出去到城里的几个面粉厂一转,把一斤谈到了一块五。于是找了个车,出了十来万斤,仔细一盘算,净赚了整三万。再去问问还有没有卖的吧,这日子没法过了,不够打牌输的,老王如是想。
面粉厂呢?老板把面粉的价格提了提,把糟糠也给收集起来,精装,打包,批发,零售,找渠道,稳定输出,接着一年机器不停转。到年底一查账,几十万的利润,还可以吧,趁着隔壁赛西施她老公不在,黄脸婆又回娘家,今晚给她送点温暖去,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面粉去了哪里?变成了酒,麻花,麻叶,辣条,面筋,馅饼,包子,油条,馒头,面条,方便面,煎饼,饺子,蛋糕,面包,饼干,千层饼,酱香饼……有的直接在工厂加工成零食,批发给各种小卖部,超市,有的被直接做成餐点,散入各个饭店,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他们赚了吗?不赚钱的买卖,谁做?
那他赚了谁的呢?这天老张不想做饭,决定下个馆子去。点两个菜,一碗面,两瓶小三鞭,一口酒,一口肉,好家伙,又香又辣,真他娘的带劲!老张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面,一边想着,不行,明年要再多种点地,到手的两三千,眼看已经见底了。他浑然不知,他这一桌子的原材料,正是当初他种的小麦,养的鸡鸭做出来的,
不过是转了几个圈,绕了几个弯,又飞回到了他嘴里,只是价钱不一样了。
说白了,这是什么?这是用他老张的东西,把他的钱赚了,临了,还要让他叫上一句好。
就像这个游戏,鼓声一响,传花开始,如果不出意外,花最终就还是会落到老张手里。会有意外吗?有,这里话说两端,先说例外,这个例外就是所谓的危机,有可能会挤压在哪一家手里,出不去。这个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击鼓传花了,鼓声停,停在谁手里,砸在谁手里,谁就是需要接受惩罚的那一个。
类似于前几年的借贷宝、余利宝等金融诈骗,谁都想着自己不是最后一个,谁都想着去咬一口,于是使劲砸钱,临了,鼓声一停,老板携款潜逃,于是跳楼的,寻死的,就出来了,说的是人间不值得,下辈子绝不做人云云。
就如同那个炒兰花的,本来一株几十块的小破花,最后硬生生被卖到了几千万,传到最后一个人手里,金融危机忽然来了,几千万的花啊,忽然之间,一分钱也不值了。
自然不出意外的呢?就像老张,花了比自己卖出的小麦高了十几倍的价钱,去买了一碗面,一瓶酒,几个菜,吃饱喝足,游戏结束,老张摇摇晃晃、开开心心地回家睡觉去了。
老张知道吗?也许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但这有什么关系呢?除了种地,也不会别的啊,还是多攒点钱,让孩子好好学习,以后,咱老张家,不种地了,谁他妈爱种谁他妈种去!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种地的,永远别指望能过上舒服的日子,盖房子的,永远都住不起自己盖的房子,这些事,你找谁说理去?那些说是农民儿子的人,他们不是农民的儿子,他们明明是农民的大爷啊。
有点可笑,有点讽刺,但这就是事实。更直观一点的,有人在银行贷款,办了厂房,嗯,没错,就是那个面粉厂,然后招了几个工人,每月开工资。这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贷款的钱是这几个工人存的,发的工资也是这几个人存的,他们吃的面,也是在这里买的。
这是什么?通俗点来说,就是让羊自己把自己身上的毛剃光再让羊做了件毛衣再高价卖给羊,兜了一大圈,羊毛都特么出在羊身上。
而他们需要做的是,看好羊,让它们吃饱喝足,再承担一些必要的风险,只要那朵花没有落在手里,只要传出去了,他们就可以坐着数钱了。
是的,这就是资本的本质,商人的目的,古往今来,一直未曾改变,通过剥削,压榨,胁迫,奴役劳动力,再通过交易,去把花传下去,去把钱收回来。区别只是有的传出去了,有的砸在了手里。
所以如果把这个社会的活动,看作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那么天下间所有商人,全部都要处在传花的过程中,从无例外,他们的目的从来只有一个,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把别人的钱,拿回来。
所谓经济的腾飞,村里的繁荣,家家有车有房,跟三亩地的粮食卖了三千块的老张,有关系吗?有关系的,因为所有和他一样在黄土里刨食的,是第一批传花人。
有人说,鼓响之后,作为第一批传花人,绝不能让他们富起来,怎么办呢?那就让他们去娱乐,去打牌,去KTV,去酒吧,去消费,玩游戏,看电视,给他们找点事,去消磨他们的斗志。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是他们起来了,就没人传花采蜜了吧。
古往今来,似乎从来都是如此,一直就这样传了下来,一直传到了现在。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
有点扯远了,我想要说的是,作为一个理性消费者,花落下后承担最后一环的人,大概率是到手后不会再往外出了。所以是否需要去考虑下,这个花,咱要不要去接,接了有没有用,接了值得不值得。如果没必要,那就完全可以拒绝,毕竟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不在商家手里。
而作为当初的第一批传花人,他们不想传了,父辈们受够了面朝黄土吃糠咽菜的日子,大多会希望可以儿女好好读书,上个大学,不再去受这份苦,不走这条路,至少的,也不要在黄土地刨食吃了。
作为最后一个收花人,又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朵迟早都会凋零的花呢?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怎么才可以不做韭菜,不被割韭菜,当这个社会,镰刀铺天盖天,物欲横流,被谁割,值不值得让人割,才是需要考虑的事。
就像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说的是浙江金华有一男子去饭店吃饭,辣椒炒蛋成本三块,卖给他十三块,因为嫌贵,就拍了视频发网上,最后始料未及,惹得大家争相辱骂他。他错了吗?至少我没有看到任何人,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是的,站在老板的立场,水电费,人工费,物业费什么的乱七八糟加起来,收你十三块,那完全是人情价,合情合理。要的是一点都不贵,在车站旅游景点等一系列地方一比,这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了。
但是,但是,但是那些骂他的人,都TMD是老板的儿子吗?站在他的立场,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成本三块,要价十三,翻了足足四倍多,就是一个傻子也知道这个账算的不对,有这钱,自己去做一天能吃三四顿了吧。
所以说想要经济实惠,那就回家做,想要图方便,被人宰也就宰了。如果非要说人家说贵说错了,那就真的是脑子有坑,二货他妈给二货开门,二货到家了。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不必太过较真,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好好活着,应该过得糊涂点。
但是,总有些东西是需要明白的,比如,谁是那个所谓的传花人,谁是收花人,谁又是那个敲鼓的小贱人?
我们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喜欢钱吗?不是的,不排除有的人是真的单纯的喜欢,对其极为痴迷,对外吝啬小气,一毛不拔。我相信,如果没有生存压力,很多人会选择躺平不动。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只是喜欢通过钱可以带给他们的那些好处,可以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充实自己的国库,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钱,是底气,是靠山,是依仗,跟真正的喜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所以,我不喜欢钱,我喜欢抽烟,抄书,偶尔写篇文章,发发牢骚,你,又喜欢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