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阅读是本书,要说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我还真是回答不上来。
如果按照最初的目标来说,能够坚持下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如果单就10天的阅读成绩,我除了一个最佳,一个优秀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但这两个成绩,让我知道了,在一天阅读一本书这件事上,我在这个学习社群里能够达到的高度。
另外的收获,其实是通过坚持10天阅读10本书这件事,对我的思想和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对读书,不再有情绪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情况。
决定看一本书的时候,翻了几页,又放回书架去了。或者看了一半了,就被随便放在书桌一角了。
我经常有这种情况。
以前列读书清单,计划到每月必读哪几本,但是总是会拖延很久。
《未来简史》这本书,计划在去年1月读完的,到现在还没有读完。现在,我已经忘记看过的那部分内容是什么了。
有人会说这都是小事儿啊,找个时间看了不就完了吗。
确实是,找个时间看了就完了。关键是,你真的能找得到时间吗?
没有紧迫感,不给自己压力的时候,你真的会去做一件你拖延了很久的事情吗?
人在没有去做一件事之前,都觉得自己只要去做,肯定就能做好。但是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并不是。
所以的事情,想要做好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理论推断出的结果,永远要比实际执行情况理想的多。
而从心理学山来讲,人类又是一种会高估自己30%的生物。
所以,大胆承诺的多,真正做事的少。
这次清单主题营,戒掉了我拖延读书的坏习惯。而且随便递给我一本书,我拿起来就可以看下去,不管这本书我是否感兴趣。
主题营最后一天,我阅读的是《美国军队及其战争》这本书,我在书架上放了很久。
前段时间听樊登读书会讲《赋能》,里面讲到美国军队管理。直觉这两本书会有关联,当时就想看。
拿起来翻了翻,看到里面密集的字,一排战争名称,我又默默的放了回去。
我看不下去。
在主题营最后一天,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我竟然能毫无压力的看下去了。尽管内容晦涩难懂,而且对美国历史背景也不了解,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我竟然把一本书翻完了。
以前我看书,是有脾气的,排版不利于阅读的,不想看;内容不感兴趣的,看不下去;太专业的看不懂,不敢看。
我的情绪影响着我对阅读的执行力。
但是,让我经过10天的快速阅读之后,这种情绪不见了。
我想,如果有一天老板丢给我一本书,让我把这本书看完,然后提炼清单内容给她,我不会觉得这是个难题了。
2、对时间,懂了规划和利用
以前我觉得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然后简单分一下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就算是时间规划了。
现在我觉得,如果不将时间规划到每半个小时,都不算是时间规划。
至少也要落实到小时。
这次主题营分阅读、提炼和录音三个步骤。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工作,我快速阅读的时间要分布在工作的间隙。
我以半个小时为一个单位时间。三个单位时间,搞定阅读。两个单位时间搞定提炼,一个单位时间完成录音。
这三个时间段分布在上班前,中午和下班后。
这样基本就确保了每天能够在九点之前完成打卡。当然意外情况除外。
从前我觉得碎片时间,只能做碎片化的事情。比如每天早晨在地铁阅读英语,因为在地铁里的时间刚好够我阅读一篇英文文章。
但是现在我可以将独立的碎片化时间串联起来,完整的完成一件事。
对我来说,这算是一项进步了。
另外还要说一下。
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碎片时间,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做时间规划。那么就要学会早起。
不能增强时间的有效性,那么就努力增加时间的长度。
借一点休息的时间,还是可以的。比如晚点睡,早点起。
3、对自己,不再轻易说不可能
以前,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会评估一下可行性,想象一下自己与目标的距离,着手做准备,然后再开始。
但是,很多事根本没有必要考虑那么多。去做就好了。
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困难。
在主题营开始之前,我还给自己设置了一下完成任务的奖励,给自己激励。到后来,觉得这件事其实不值得我设置一个超一千块的奖励,于是降了个档位,奖励自己一个印章。
有些事情就像是有连锁反应一样。
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个晚起星人,很难早起。每天早起就像一场战争,闹铃设置三个都叫不醒我。但是在主题营期间,我可以做到五点半起床。
主题营结束了,我几乎到每天六点准时醒来。或许过不多久,我不用闹钟了。
相比阅读输出清单,早起对我来说才是最困难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准备做一件事,或许并不清楚我们要的是什么,能得到什么。但是去做了,就会发现,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清单主题营结束之后,我立刻报名了读书营的问早组,想要将早起坚持到底。
同时新增了背单词的日常内容,确保早起时间不浪费。
尽管,我为自己坚持了十天而感到些微的自豪。
同时挑战了一个不可能的事件,也给我的三月留下来一点有仪式感且有意义的回忆。
但是,不能否认,10天阅读10本书,这种阅读方式,对我来说也存在着不利的地方。
4、方法必须与目的结合
清单主题营结束后,再看书的时候,有一个坏习惯,总是很着急的想要跳过去。
有时候不知不觉就翻了好多页。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对于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了信心,于是有了这种反应,还是因为快速阅读,让我变得浮躁,不能接受细嚼慢咽了。
我想,不同的阅读方法,应该用在不同的阅读目的之下。
不能一概而论。
就快速阅读而言,可以在一下两种情况下应用:
1、带着问题找答案,可以用快速阅读。
2、时间紧急,要求短时间内提炼重要信息,可以用快速阅读。
但是日常阅读,我不建议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不利于理解和吸收。
我始终相信,阅读的书的数量,其实只是一个数字,或者华丽,或者干涩,但其实都是表象。
阅读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意义,是改变我们,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让我们变得更好。
5、有些事不如人意,或许不是方法的问题
清单主题营期间,因为我每天忙碌的有些疯狂,身边有人说我用力过猛。对10天阅读10本书的这种阅读方式并不赞同。结一下有三个观点。
1、10天阅读10本书,根本就是狼吞虎咽,无法消化书中的内容,算是没有意义的读书。
2、每天为了打卡而忙碌,甚至影响了其他的事情,有些形式主义。
3、人同时做很多事情,精力分散,必将导致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说实话,以上这三点,我也无法给出有力反驳,因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上述三点所说的也是一个事实。
清单主题营期间阅读的所有的书,我都没有完全的吸收理解。我也都打算再重新翻阅一遍。
当时为了争取时间打卡,自己默默的在小屋子里录音。家人做好了饭都不出去吃。影响了家人的心情。
因为这次主题营,打乱了我的日常秩序,每天很晚睡,还是把原计划的很多事情都搁置了。
这些都是事实。
但我想说,10天阅读10本书,本身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将一本书吃透。
能够在一两个小时把一本书吃透的,那肯定不是我。至少不是现在的我。
但是说打卡是形式主义,和同时做很多事分散注意力,这个我仔细想了想。其实也不尽然。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不甘居人后的心,所以打卡这种形式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家完成任务。
至于任务完成的质量好坏,方法的掌握和语言提炼能力也是一部分因素。
另外,精力分散导致很多事情也做不成。我觉得这个人效有关系。
人效低,10天只做一件事,也很难有明显的成绩。但是如果人效高,就可能同时把很多事情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