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孩子与孩子之间的问题,有三个基本的对话原则。
一、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
如果你不先弄清楚你的孩子认为问题是什么,你就会出现权力之争,孩子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解决。而一旦你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就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把问题的重点转移到符合你的需要上来。
二、要记住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须要解决问题。
要让你的孩子思考,你只应该提问,引出孩子的看法,是什么导致问题的产生。他和其他人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感觉,对如何解决问题他有什么想法,以及如果他把想法付诸实施,他认为可能会发生什么。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三、把重点放在思考过程上,而不是具体的结论上。
“我能解决问题”方法的目的,是教给孩子一种的帮助他们处理一般人际问题的思考方式,如果你对孩子的想法做出价值判断,你就是强调你对问题的看法。哪怕是赞扬一个解决的办法,也可能会抑制孩子进一步思考其他解决办法。而批评会让孩子不愿意再自由的说出内心的想法两种情况下,孩子都会从思考解决办法和考虑后果,转向选择一种能获得你赞同的做法。这可能会满足你当下的需要,但却妨碍了孩子自由思考问题以及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过程。
感悟:
我们总会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我们自己内心的经验充足,而会好为人师。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总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与孩子指导和建议。从而限制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养成了惰性思维习惯。我明显的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自律能力都不强,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总会出现于畏难情绪,从而想办法为退缩找理由或者是止步不前、犹豫不决。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一句话,一个强势的女人背后总会有一个弱势的儿子。这句话像一根针一样刺到我的内心底层。我是一个力求追求完美,不甘服输的个性,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会轻易认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也充分的体现了自己这种强势的性格。
如今,在孩子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他都会不由自主地询问妈妈的意见,使我感觉到十分的羞愧,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来改变现状。这本书给到了我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正在尝试着让自己怎样去提问才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努力成为一个让孩子愿意说真话和可以依靠的人。如果有起跑线的话,那么父母的思维和格局,就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为孩子助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