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
人生碌碌,竟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这是一个老故事,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首先是初遇与定情。此时的沈复全然是一个年少不知愁滋味的青春少年,芸也是一个少女,不过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沈复对芸的描写总是那样的清雅隽秀,多重于描写她的诗词才赋与刺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赞美与欣赏,具有一种朦胧而无法道出的美好。
“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又是如何一种青葱少年初相恋而一定终生的情感。沈复描写芸“ 其形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 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而芸夜半藏粥,为其康健而吃斋,亦是深情以许。
半枝半影写道:只有能做最好的朋友,才能做最好的爱人。眷恋缱绻之情固然珍贵甜美,但若没有坚实的支撑,往往难以持久。而坚实的支撑,不仅在于夫妇之道,在一切人与人的相处中,都是来自愉悦的交流,相通的兴致趣味,尊重与欣赏之情,以及由此以来彼此陪伴的快乐之感,再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习惯和依赖。
这些都无不体现在沈复与芸的相处之间。芸是一个很睿智的人,她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十分值得欣赏。
“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着然。”孝敬父母,平和待下人,每日早起已避闲言碎语。沈复前去修学也表现的知书达理,落落大方。
“芸若腐儒,迂拘多礼。”芸与沈复相处之中以礼相待反遭其误解,党云说明理由并坚持其原则,我们便明白了此行为的意义。
与人相处,距离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十分亲密,若失了分寸感,侵犯了对方的私密空间,感情终将出现裂痕。
马未都曾说:“生人要熟,熟人要亲,亲人要生。”“生”并非生分,而是要尊重。人的天性往往是对陌生人客客气气,对亲近的人却不拘礼,但人心都是喜欢被尊重和重视的,不愿被轻礼和忽略。所以以礼待人,往往会是人之间更加亲密。这也是芸与沈复能够长久的原因之一。
婚后的两人相互包容,相视为知己。
沈复喜食蒜,而芸强啖之;沈复陪芸食腐乳及卤瓜。
“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两人心有灵犀,不点便通。沈复写道: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为男,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亦快哉 !
芸曰: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在沈复笔下,有这样有趣的一幕。
沈复将芸乔装成男子模样同逛水仙庙。此处芸沉稳安静的外表下,自由的灵魂显露无疑,更加可贵的是在传统礼教的束缚下的环境中,沈复愿意陪着她一起闹,在沈复的呵护与包容下,芸成为了更好更可爱的自己。
虽说沈复的一生有些平凡,无富无贵,但他坦率,真诚以及对芸的呵护就是芸深爱他的原因吧。
芸与沈复的日常生活中,吟诗,赏画,游历山水,平凡却又幸福,没有世俗烦恼的叨扰,亦或是世俗之事于他们来说都是小事,直到芸离开人世,她都是无比幸福的。
虽说,沈复的书中多是美好,但也折射出了许多人性以及社会的矛盾。
生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有太多深深浅浅的灰色地带。
芸替沈复母亲写家书却遭不信任;父亲却认为芸懒惰,不愿代写家书,误其不孝;芸因与名妓憨园交好而遭家人嫌弃;又因沈启堂欠债一事遭父亲厌恶;沈复弟弟怕其争家产而不告知父亲过世的消息,想让其背负不孝之名;朋友借十两银子却以银元相抵。
生活不总是充满美好,可能这些对沈复而言不值得记忆,所以多为一笔带过。
所以说不是沈复的生活有多美好,而是因为他只记得美好。这与我们而言也是一个应该铭记的真理。忘掉痛苦,记得快乐。
生活纵然有太多深深浅浅的灰色地带,但也有美丽的颜色点染,有温暖的光芒闪耀其中。
译者半枝半影写道: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婚姻生活,是不回避黑白之间深深浅浅的灰色,亦珍惜这底色之上的美与温情。
真正打动人心的,并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美好,正是在这灰暗背景中,仍然闪烁绽放的光芒,仍然不可磨灭的真情,真诚,爱意与尊重。
不止于爱情,亲情,友情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