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最惬意的就是睡到自然醒,醒来挪开躺在裤裆里的猫,好好地伸一个懒腰,手一搭,摸到了手机,当然就顺理成章地打开手机,懒洋洋地刷看各类微信话题。
扫到一位朋友说,认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潜移默化。想想我们这对吃饱了就要倒头睡的父母,确实不应该成为学霸的爹娘,如果是,那太没天理了。至于孩子,显然已脱离我们的计划,既没有遗传太多理科爹的强大的理科思维,也没有遗传太多文科娘的矫情的小情小调,她在爹妈兢兢业业地培养下,斜刺里蹿出去,长成了一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人生计划在童年”宣告失败,她倒是火力十足,像个冒着黑烟的火车头,神气活现地在属于自己的小轨道上越跑越远,把两个老家伙甩在了站台上,面面相觑,忧心忡忡。
又一刷,看到小学同学放上来一摞书的照片,配文大意是2016年自己疏忽了孩子和先生,就光忙活自己了,开始读博,还要工作,还要完成什么什么任务,最后,陆陆续续只看完了一些书,她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多给一点时间给家人,还要继续读博,继续好好工作,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呆呆地想,这样的人生计划得多么紧凑,多么像打怪游戏,一关一关的升级,最后成为大赢家。忽然之间,有点心潮澎湃,对啊,计划不了自家的娃,那为什么不给自己的人生来点计划呢?
说干就干,马上拿出小本本,拧开笔,写下第一行字:2017年人生年度计划书!然后,我倒在猫肚子边上,边捋着猫毛,听着猫满意的呼噜声,边琢磨,自个有啥计划呢?喜欢学东学西,就是不喜欢考试,只要不考试的项目都学的不赖,当然是自我觉得,比如喜欢画画,喜欢烘焙,喜欢摄影,喜欢读书,喜欢瑜伽,喜欢码字,喜欢组织小孩子玩,喜欢的东西这么多,该怎么计划呢?
一个月看四本书,写一篇书评?嗯,算计划吧,正好刚看完《不正常人类症候群》,窃喜一下,就算完成周任务了。
每周完成一篇小杂文,题材自拟。这篇能充数吗?应该可以。
和小叶每个月学做一道新点心,不知道小叶同不同意让我这个外行偷师。
瑜伽学习的计划最多,又增加了授课,还得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点懵。
早餐诗要积累到365份,集结成册。这个最喜欢,一点也不觉得是负担,工作日的最大的享受,不能停。
再想想,还有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吧,它断电了,抗议一早上用脑过度,想得太美,做得太不好,啥都不干,连早饭都不烧,就知道耍手机,手机就这么好耍吗?借口列计划,不又去刷微博了?
小时候每到放寒暑假,就找出一张大白纸,郑重且隆重地在纸的眉头正中间,一笔一划地写下“暑假学习计划”或“寒假学习计划”,细到每个小时在干啥都放大到纸面上,就差写跑出去上公共厕所的具体时间了,那个实在不好掌控,也正是因为其不好把控,它成了我计划实施成功的最大障碍。每次跑去公共厕所,最后都弯到邻居小孩家,或跑得再远一点,就到同学家了,好像也没玩啥,就到饭点了。一溜烟的往家奔,边奔边苦苦思索:怎么解释毛豆还没剥的事呢?
由此可见,在我的人生计划里,从来就和“计划”无关,凡是那些起初认认真真的“计划”,最后都烟消云散,不了了之,而从来没有“计划”的计划,却会突然冒出来,令人措手不及。有时候回味一下,正是人生的这种不确定性,才有了些许神秘而滑稽的味道,颇有些兴冲冲地跑出去,又灰溜溜地贴着墙边撤回来的感觉。
未来怎样,显然和我的计划没有关联,别人的未来,那更和我没半毛钱关系了。我只知道,今天的自己,要给家人做饭,翻一本喜欢的书,码一篇字,自我练习瑜伽一小会,或者,烘一炉小面包卷吧。
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