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二天训练营的最后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更像是一本教材,理论性很强。再加上是译本,有些句子难免晦涩一些,增加了速读的难度。但好在书中阐述的一部分理论,已经在训练营中学习过,所以减轻了一些阅读的压力。书的封底上有一段文字,我看到了三个关键词“骨架”、 “分析阅读” 和“X光透视眼”,也就是说阅读是有层次的,一步一步,直至书的精髓。目录中,分析阅读也占了很大的篇幅;序言中,作者提到新加入了“主题阅读” 部分。所以,我此次的阅读目标就锁定在”分析阅读“ 和”主题阅读“上,即如何能透视一本书。整本书结构清晰,而且每章最后都会有一个总结,这也是必读部分。
作者阐述的检视阅读,也就是5/5/20原则中前两个五分钟要做的。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系统地略读,找到关键词,再通过粗读,找到重要的篇章。然后就可以通过分析阅读,找出书的骨架了。王者速读法中提到的就是主题阅读吧,书是奴仆,而阅读者是国王,读者根据自己想要的东西去阅读。分析阅读中,读者是奴仆,而书是国王,读者要按照书的框架大纲和主旨来分析,来层层剥离书的内容。那么什么时候用分析阅读,什么时候用主题阅读呢?可不可以理解为分析阅读是把整本书都读完,而主题阅读只是读完与我们主题相关的内容呢?就比如这次阅读任务中,我把重点阅读放在了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上,而阅读的最终目标和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就只粗读了一下。分析阅读法应该更适合教材和论述类的书籍。我们在研究一个主题时,会搜集相关的一些书甚至很多书。如果用分析阅读法,太耗时了,所以就会采用主题阅读法。那我们在精读重点篇章时,应该也可以使用分析阅读法吧。我们阅读后做出的思维导图,不就是分析阅读后,利用关键词和重点语句,做出来的框架和大纲吗?主题阅读法中,第一步就要使用检视阅读,去检视书单和每本书的内容,然后创立出中立的词汇和中立的主旨,列出议题去进行分析讨论。作为一个主动阅读者,作者也提到了要会做笔记,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还要写作、输出。
明白了阅读的层次后,以后每本书不都可以被我们”剥光光“了吗;) 这种读书的感觉还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