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周星驰的人生很精彩,这本自传从他小时候的生活讲起,读书时梦想的萌发,毕业后的理想追逐,以及在坎坷中努力奋斗。看到了一个懵懵懂懂少年在并不幸运但却很幸福的家庭中逐渐长大,世间最好的妈妈呵护着孩子的梦想,孩子也跌跌撞撞朝着梦想努力;他并不是天才,他只是很想实现梦想,他只是执着地想把最好的呈现出来,即使会因此得罪很多人。他把一切都投入在电影上面,陪伴在他身边的爱人很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错失,直到如今白头独老。
正文书摘
偶像的力量
周星驰的偶像——李小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人。对于年青人来说是很值得效仿的。他有眼光、有毅力,以及证明人只有集中做好一件事,才可成功。就是说,当你看准了一件事,自己投入兴趣,然后便勇往直前。
周星驰对李小龙的崇拜随着时间有增无减,想要学功夫的愿望也越渐膨胀,他知道家里的环境并不优越,他不忍心请求那个为了一家生计奔波而操碎了心的母亲,于是利用休息和寒暑假出外打工,用挣来的工资支付学武的学费,拜师于李小龙的授业师兄黄淳梁门下学习咏春拳。那个时候,学费一个月需要100元,高昂的学费使小周星驰只学了短短三个月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武馆。但学武的那三个月却是他最开心的日子,从最初学习的小念头(咏春拳的第一套拳法)到学习咏春黐手,他的进展非常快,常常和同门师兄弟切磋练习。
随着时代发展,在现实中做一个大侠的机会并不多。于是,做演员的梦想随着时间推移,悄悄萌芽在他的心头。
但他的做法母亲并不是很认同,她认为演戏不是一个正式且稳定的工作,因此,他也曾犹豫过,不如换份别的工作,但一想起偶像李小龙在美国受尽挫折也不愿放弃的信念,他的潜意识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这世界上很多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可能过程会很曲折,但只有勇往直前,集中精力去努力,才有机会收获成功。
梦想的坚持
人的一生可以穷,可以苦,也可以一无所有,但唯有梦想,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谈起最初跑龙套时那不堪回首的过往,周星驰表示自己曾参加过很多次演出,多得连自己都快记不清了,大多数角色只是简短地露面便消寂在人海,也有几次有过动作或对白,但出场没过多久就会死亡。印象中最深的一次,应该是武侠连续剧《射雕英雄传》里的某一个场面,他饰演的是一个被人一掌打死的角色,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但他还是想有所发挥,于是他跟导演说,能不能用手挡一下再死?结果导演根本没有理会。而在拍摄《老洞》时,他饰演的则是谢家人的手下,在日本人冒充苗人来取走老洞时,他护送那个假苗人上了火车,结果被人无情地杀死,最后倒在了地板上。火车上的人就在他身边跑来跑去,慌乱中,到底被人踩到过几回,已不得而知。
那时的他不仅在演戏上没有什么机会,还受到过无数的讽刺和打击,也听到过不少“就凭你”“再等等吧”“你行吗”“像条狗一样”之类的话语,但倔强的他从来不肯放弃,业余时间也从不荒废。他会一个人默默地研究演技,观摩他人的演法,积累大量的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他期盼着有朝一日机会来临时,能一鼓作气,然后厚积薄发。
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谁天生就是神的宠儿,那些成功者的“幸运”,在你看不见的背后,总有无数个理由积攒而成,他们努力,他们专注,他们坚持,他们有热情,他们也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和等待时相信自己的信心。
就连成功后的他总结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时,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等待过,我甚至等待了很久,但我一直有信心。”他曾说过:“我相信要做好一件事情,专注和投入是首要条件。就像我,我喜欢演戏,我就全力投入,我相信穷尽我一生的精力和时间,一定可以把演戏这事做好。我也希望我的电影能有这个信息,有一点励志。”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梦想犹如人生中的一盏指明灯,失去了它,就如同在迷雾森林里失去了方向;梦想亦是人的灵魂、人的希望,没有了它,就如同行尸走肉般只剩下一具躯壳,没有了它,亦失去了努力下去的动力,失去了人生所体现的价值,没有了它,这看似璀璨美好的生命就和一条永远无法翻身的咸鱼没有什么分别。
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浑浑噩噩混迹在生命中,不知何去何从,但一旦有了梦想就会不在乎别人的谩骂,因为从此以后就有了方向,有了前行的目标,也知道自己应该要如何努力才能将梦想坚持到最后。所以,在他心目中,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没有梦想就代表着未来没有了希望。
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梦想,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追求梦想。
他在做电影的道路上永远都在努力,努力做最好的演员,努力做最好的导演,努力做最好的影片,甚至毫不吝啬地付出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他不害怕等待,更不害怕失败,他只害怕努力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果。如今,当他总结这段追梦的过程,当他谈起成功的哲学,他只是淡淡地说,梦想就是不断坚持,而坚持是失败后再来,不断再来,再来!
努力,奋斗
他不是天才,只是很努力。
大家是看你怎么做,而不是听你在说什么。我去看一个人,也是看他做什么事情,而不是听他说什么。可能我是别人说的那样,可能我不是,假如我有时间,不会花在说话这件事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重要。
他向来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他认为大家主要是看他怎么做,而不是听他怎么说。他也表示,就算是他自己去看一个人的好坏,也是会看对方到底做了什么事,而并不是听对方说了些什么。
众所周知,电影本就是需要精雕细琢的,只是很少有人会像他一样,为了将每一个画面做到完美,而不断地追求极致,他关心的似乎永远只是影片中的画面感是否与脑海中的影像契合。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受不了他近乎苛刻的要求,于是同他反目。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难以相处的人,大多数是因为大爱而开罪于身边的人。而周星驰的难相处,则是为了观众而得罪朋友。连他自己也表示,拍电影时,他喜欢每一样东西都好一点点,因为当所有的东西都好一点的话,加起来就会好很多了。
他的好友李健仁解释,周星驰从小就是这样,认定一件事就会做到最好,那不是一般的认真。所以拍电影时,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他也可能会要求重拍,这样可能会让一般人无法接受,毕竟有的时候太过投入,难免会照顾不到所有人的感受。
把最好的呈现给观众。
早年大起大落的经历让他开始懂得一些道理,也让他对演戏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必须尊重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尊重对手,尊重每一名工作人员,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对白、一个眼神、一个提示,常反思才能有提高,不管做哪一行,归根到底都是熟能生巧。从那以后,每次演戏背台词,他都一改以往的漫不经心,将剧本一看再看,边看边揣摩,边看边思索怎样才能演得更出色,最多的时候是看了200多遍。
为了将影片做到最好,他常常会熬夜通宵,很是辛苦。但是等到影片宣传时,他却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字挂在影片的导演头衔上,对他而言,只要电影效果好,挂不挂名都不重要。尽管如此,还是被曾与他合作过的香港导演王晶一眼看出影片真正的掌舵人其实是周星驰。
尽管在片场周星驰帮过许多工作人员的忙,有人感激,亦有人发声表示不再愿意跟他合作,因为他们觉得他管得太多了。让他们始终不明白的是,一个演员明明只需要做好演员的本分就好了,何故常常要求更改剧本?何故要介入其他不属于自己领域的方面?
舒淇进组降魔篇时,不知情的她因此被“摆了一道”,当她背完台词信心满满地前往片场时才发现,周星驰把整个剧本都改了,导致她前期的准备工作功亏一篑。
以前由他主演的影片里只有他一人出彩,如今由他指导的影片,每个人的角色都令人难忘,就像孙悟空拔下的毫毛一样,既有自己的独立色彩,也隐约透着周星驰昔日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电影每一次问世都能创造出新的奇迹。成功原来不是幸运在作祟,而是聚少成多的积累。
世间始终你最好
世间始终你最好。
周星驰7岁那年父母离婚,三个孩子被判给了凌宝儿抚养,除了每个月的房租由周驿尚交付以外,凌宝儿不得不为一家四口的生计而出外工作,对于一个独身且需要抚养三个孩子的女人来说,那种艰辛难以想象,为了能让孩子们吃饱饭,能上学,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拼了命地工作,拼了命地干活,在最困难的时刻,甚至一天做三份工,就连几个小时的兼职也不放过。
虽然有人曾好心劝说她改嫁,毕竟再嫁的话,精神和经济上都能得到依靠,但是坚强的凌宝儿却从来没有答应过,她带着几个孩子,她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对待他们,她害怕他们被人欺负,所以即便再艰苦再难熬,她都要继续支撑下去。
虽然有了照顾孩子的时间,但那个时候却还是很辛苦的,早上她要去医务所做护士,下午就在家裱画赚钱直至凌晨三四点。不管家境多贫困,生活多艰难,凌宝儿都不曾委屈过儿女,也尽量不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她将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扛在自己身上,把那些难熬的压力化作坚强与乐观,以轻松的态度去面对。所以小时候的周星驰并没有因为在单亲家庭长大而留下什么童年阴影,虽然没有了父亲的庇护,但在妈妈的教育下,反而过得很精彩。
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周星驰提起家人,谈得最多的就是周妈妈凌宝儿,不管是出席颁奖典礼,还是接受朋友的活动邀约,只要周妈妈有空,他都会带着妈妈一同前往,由他资助成立的基金也一并交给周妈妈保管。周妈妈花钱买东西,他从不过问,知道妈妈不爱打麻将,不爱听演唱会,偏爱旅行,他每年都会送周妈妈去她想去的地方,在他所填写的个人资料里,最爱的人那一栏里,永远都是周妈妈的名字。
这并不是所谓的恋母情结深重,只是因为在他小的时候,周妈妈太辛苦了,自周爸爸离开后,周妈妈一人抚养他们姐弟几个很不容易,常常需要打好几份工才能维持家庭生计,那个时候不管多穷多苦,周妈妈都不曾让他和他的姐妹们挨饿,也不曾让他们流落街头,甚至为了送他们去好的学校读书学习而费尽心思。
我在电影里扮演的父亲,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父亲。他们的房子很小、吃得很差,但父亲尽最大力量给小孩最好的东西,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很幸运。
在他的世界里,爱很简单,感动也很简单,不需要豪车豪宅,不需要金银珠宝,要的,只是一颗心。一颗全世界不懂我,你却懂我的心,一颗单纯,毫无任何杂质的心。这也是为什么《美人鱼》里,刘轩放弃了多金又貌美的若兰,选择了又傻又笨的人鱼姗姗;这也是为什么《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即便遇到天仙一样的美丽女子,他也依旧爱着那个一生气就躲在桌子底下,一吵架就要给他下面条的傻老婆;这也是为什么《功夫》里,一心想当坏人的他,却对那个年幼时给他棒棒糖的小女孩念念不忘……
长大后的他,谈起自己的电影《长江七号》时说:“我在电影里扮演的那个父亲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父亲角色,虽然没有钱,但他会一直陪在儿子身边,虽然他们的房子很小很破,吃得很差,但父亲却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有那样的父亲,孩子是幸运的。”只是现实中的他,却并没有那么幸运,所以在《长江七号》里,他把童年缺失的那份爱做了最温馨的弥补。
虽然现在,他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相信这世界是美好的,始终相信,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些未知的生物也在快乐地生活着。宣传电影《长江七号》时,台湾知名媒体邀请他做客节目组,其间,谈起电影里有关外星人的元素时,主持人问他:“如果别人跟你说,他看到飞碟的话,你会相信他吗?”他收起玩笑,一本正经地说:“我相信,我会问他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譬如刚刚说了娇娇(徐娇),她就告诉我,之前坐飞机去香港给电影做宣传的时候,就有看到飞碟。”
他相信童话,也信仰爱情,在他的电影里,从不会隐晦地去表达什么,他就像一个高声呐喊的孩子,从容地把他想要表达的东西高声呐喊出来,于是,就有了《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对着大海呼喊“努力!奋斗”的画面;于是,就有了《长江七号》里他不断告诉儿子周小迪:“我们虽然很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架;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就有了《少林足球》里那段经典的句子:“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于是,也有了《美人鱼》里“有一天我们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即使我们再有钱,也是死路一条”的对话。
爱情的美好
他的爱情就像亲酿的美酒,每一个时段都芬芳着不同的香味,最初的口感虽然清新香醇,但在那个花花世界里却敌不过其他美酒佳酿,后来的味道已能让他沉醉不已,却只有悉心的呵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时间久了,必是辛苦,最后的味道让他神往,却缺失了最初的清新香甜,美好,却不适合久饮。
初恋终究是美好的。
还处在演艺界新人时期的他们没有被名利和是非所捆绑,感情里满满都是单纯和真挚。当时那个看起来痞痞坏坏的周星驰对罗慧娟却非常体贴,一有空就会陪在她身边,就连和圈中好友商量电影和剧本时,也从不会回避她,每每想到新鲜的点子,总会询问她的想法和意见。通常,她不会多加言语,时而静静地听着,也时而哈哈大笑。可以说,在那个时候,罗慧娟是周星驰的第一个观众,也是最忠实的倾听者。
另一边,家人的反对也让这对小情侣历经磨难,以至于多年后,罗慧娟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也一脸受伤地感叹:“原来拍拖并不是两个人的事,有的时候也必须接受对方的生活,也需要接触对方身边的人。”她还说,“我一向都感觉到她(暗指周母)对我有意见,我都想知道,她为什么那么讨厌我?”
伤心不已的罗慧娟和周星驰正式宣布分手,分手后的罗慧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她对周星驰痴心一片,周星驰却当她是“神经病”。
但爱情是没有对错的,不过一段时光一段爱恨罢了,即使已然分手,也不能说明他不曾爱过那个人。
即便知道自己写出那句台词,会被旁人说是抄袭自己当年的作品,但他还是要让陈玄奘说出那句话,不由分说地。
许多看过电影的人都说影片中的爱情来得太轻巧,似乎随随便便就能一生相许,生死相随,却不知其中包含了多少他的回忆和人生体会。
于文凤小姐是我生命里唯一的红颜知己。
爱情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刚刚说的不平常的遗憾这些。开心快乐也是爱情的一部分,但是它动人的地方恰恰也包含着无奈、伤心。
了解周星驰的人都知道,其实他一直在寻找一个真正和自己合拍的女孩子,一个在精神上,心灵上,甚至连行为上都与他高度契合的女子,她爱他,她懂他,也甘愿做他背后的女人。有人说这世上没有这样的女子,是他自私的幻想,是他自我的表现,也有人称赞,他不过是在追求爱情的最高理想。
年少的于文凤很爱看电影,尤其是周星驰的喜剧片,她喜欢每一个他饰演过的角色,也喜欢他在影片里独有的荒诞演绎方式,以及让人摸不清头脑的无厘头对白。她会因电影里好笑的情节而不顾仪表地大笑,也会因他的悲伤而黯然落泪。她追遍他所有的电影,也暗自收集所有关于他的资料,聪明的她,甚至对周星驰的影片有着独到的见解,总能超越影片的故事情节,而深入到内涵。
有人说,是周星驰的母亲棒打鸳鸯,因为她不喜欢于文凤,甚至为了避开于文凤而搬到大女儿家里小住。可是像于文凤这样家境好,有学历,聪明,又善解人意,还肯默默在背后帮衬着儿子的儿媳,有哪个婆婆会不喜欢?哪个婆婆又会反对呢?又有人说,周星驰迟迟不肯步入婚礼殿堂,是因为内心深处还有个忘不掉的女人……
一时间,众说纷纭,更有不少人为于文凤感到冤屈,认为像她这样长相端庄,家庭良好,能力和容貌兼并的女人倘若要找一个疼她、爱她、呵护她的男人,实在太容易了,偏巧她却一心一意想要嫁给周星驰。
于文凤的好,周星驰终究是知道的,若说合适,这世间实在难以想象,还有谁比于文凤更加合适做他背后的女人。就连他自己也曾很认真地告诉工作人员:“文凤不仅是最能了解我的知心好友,更是我的红颜知己。”
众生之爱,皆是爱。
柴静采访周星驰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大话西游是爱你一万年,而西游降魔却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你其实就是想现在说出人生想说出的话?”他听到这句话时,神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近半百的他有些失神地问:“你有这样的感觉吗?”得到柴静肯定的回答后,他满脸诚恳地道:“谢谢,谢谢!”没有明确地回答,或许还有更深的解释,“爱你一万年”更像是一句誓言,是对爱忠诚的表示,放在《大话西游》中看,就是如果当时没来得及爱,穿越五百年却能见到,那么如果有一万年不变的爱,见到几次后难免不会又在一起,就像大话西游的结尾一样。而“一万年太久”大抵是句后悔话,只怪当初没珍惜,也能看出他对人生的体悟: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太多的机会,能遇见太多的人,可是渐渐年老,最不想错过的就是此刻在身边的那个TA。
美学理论中曾对艺术家的创造来源有着深度的剖析,除了艺术想象力,以及艺术技巧、灵感以外,艺术敏感尤为重要。而艺术敏感则主要来自于艺术家在生活中的感触,丰富纷杂的现实生活会使其萌发出一种别样的感受力,一种醍醐灌顶的启发。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巴尔扎克在《论艺术家》中曾谈到这种感受力:“某一天晚上,走在街心,或当清晨起身,或在狂欢作乐之际,恰逢一团热火触及这个脑门,这双手,这条舌头,顿时,一下子唤起了一整套意念。”
或许,生活中的感受,并非能使一个艺术家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作品,但由此引起的一种心理想法却能将作品完善得更彻底。
总结
星爷人生很精彩,摘取三个最深刻的印象为总结:
梦想——咸鱼;
天才——专注;
妈妈——孝顺;
星爷初恋女友罗慧娟,经历过穷废死三阶段的她,生前曾说: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善良的人,不幸接踵而来?
生命不知乎长短,在于质量,在于有限的时光,去体验当下,用心又不那么努力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