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应届毕业生,不知不觉快工作一年了,可我有点玻璃心
春节前勇敢提出了想要转 产品运营岗的需求,如我所愿,春节回来立马加入了产品运营小组
刚得到信息是激动和兴奋的,终于不用做用户运营,当一个客服角色,整天的工作不是解答用户问题,就是做社群运营,对我而言讨厌极了,这样的工作,无成就感、找不到工作能够给我带来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加入产运小组,并没有我所预期的,关注产品各个板块健康数据,并且推动产品迭代;除了对新上线的评价体系做了权益清单和用户成长路劲规划,就埋头做数据运营了。
我认为的数据运营:整理各项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问题;
实际上我做的数据运营:从数据后台copy数据,粘贴到文档中,做了几次数据分析,发现我的老板们不会看我的数据分析,你猜猜因为啥!我的分析很浅?并不是,因为我的数据是有问题的!
在做数据整理工作之前,没有明白这个数据背后的含义,就直接copy错误的数据,导致后续分析无任何参考性... 对没错,就是我做的事儿,数据已经过了mentor、leader,竟然这个数据差一点就被给到总监看了...
数据已经到了副总监处,多亏副总监认真看了这个数据,才及时修正。
第一次犯错,没过几天又开始第二次犯错:
在做B数据导出时候,我发现从多个平台导出的数据是不等,就去申请查询更深次数据试图找到原因。
由于我们公司的数据获取是需要总监需要审批,总监当时问我背景,我就说了数据不对,需要查询一下(埋地雷),他说后面得到数据后,我们开个会对一下。
数据导出结果也无法对齐,我就当一个鸵鸟没有去解决问题,最后东窗事发,就有了最为社死现场:
在某个早晨,我很早来到公司,总监正好看到我在办公桌(我们公司灵活不打卡,整个部门没几个人到)于是私发我消息,问我这个费用如何了?账对齐了么?
慌慌忙忙,开始面对数据对不上的问题,最终因为没有回复总监问题,总监把问题抛给了副总监,就也直接问到了我。
当时的场景是我们在办公室说起了关于数据的“问题”,这个数据为什么是这样?你怎么弄的?
在副总监的质问下,我的leader直接让不管不顾,对上我视线时,给了我非常冷漠无语的眼神;我的mentor对我熟视无睹,沉浸于自己的工作。
我一开始把自己的定位就是工具人,没有去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有些需要注意的坑就无法注意,问题就来找我了。
副总监问的问题,我也无法解答,只会说我也不知道,典型的一问三不知,二问哈痴痴...最后我老板参与对话,帮我整理了解决方案,后续要查询哪些数据才能让账单对上(现在还没对上==)
这件事真的让我难受,当面临数据对不上问题,我选择当鸵鸟,不去解决数据对不上的问题,现在反思下,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后面职场中我能做什么来规避呢?
一、做事儿的逻辑和执行方式:
❌自己埋头去做事儿,最后呈现的结果,并不如老板的预期,进而导致前期的时间精力投入=0
✔在接到任务时,get到领导想要什么结果,预期是什么样的?一些无创造性的事儿,是否可以给一些规避问题的建议方法,毕竟有些坑是他们做过,并且知道坑。
提前预见性将坑避免了,比掉进去后,请老板把自己拉一把好很多呢!
二、当老板提出建议时,要明确知道为什么这样改?
当看到offer第三季,职场中“常态”事件:方案改到100版时候,领导最终选择第15版
不断修改和被建议优化在职场中非常常见的,领导的见识和段位能够看到我们考虑不到的领域和方向。我们该怎么做呢?
❌方案老板说咋改,我就咋改,最后呈现结果不如预期,自己的okr/kpi未完成
✔在做更改的过程中,要保持住自己的思考,明白这么做是为什么,不要当单纯的工具人:为什么要这样修改?老板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
后期当确保方案正确可行,敢于质疑老板建议:当优化很多次,你对你的方案已经非常满意时,逻辑、目的、ROI、多方利益都已经达到了,你坚信,自己的方案就是正确的方案,我才是方案的owner,当领导提出方案B时候,要从自己的角度说服领导,我的方案A这样的才是对的,你提出的修改建议,不适用。
当然这个不是说不接受老板提出的建议,是在这个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和批判接受。
背指标,是自己背,而不是别人背。
题外话:下周一我也要将方案改回15版。
最后一个小建议:职场心态,没有应该思维
和老板沟通和平级沟通就是不一样,需要认真措辞,根据前后话语的语境,想一想他为什么说出这句话?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反馈?我该如何给到反馈?
这点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事情,给到反馈。我们副总监就是这样,每次说话都认认真真措辞。
好了,以上是我经过接近1个多月的踩坑从坑中爬出来总结出来的“避坑指南”,总的来说,
1. 项目弄清目的且敢于质疑
2. 为项目负责到底
3. 向上沟通注意措辞
希望于你有些许帮助,不要重复掉进我的坑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