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蝴蝶兰 在儿女们的心目中,父亲好像永远都是沉默寡言的、严厉的。我们总觉得父亲与母亲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父亲不像母亲那样亲切,不如母亲那般容易亲近;如果我们高兴了或伤心了,我们可能会紧紧地抱住大喊大笑抑或扑进母亲的怀中哭泣吵闹,而那个人不会是我们的父亲;如果我们有了心事可能只会向母亲倾诉,却很少去找父亲诉说;我们也可能只记得世界上有一个母亲节,而不记得还有一个父亲节……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烦心事或是人生路上出现重大事情时,我们才会想到向父亲倾诉,找父亲商量。 慈母严父,这是传统中国的一道持久的风景线。其实,父亲与母亲一样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子女的人。据老人讲,我们的身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母亲给了我们血和肉,让我们呼吸,使我们成长;而我们的骨骼却是父亲给的,是父亲的骨骼让我们站立,使我们的脊梁挺直。血肉和骨骼密切相连才组成了我们完美的人体和精彩的人生。没有父亲就不会有我们这些子女。我们只所以触摸不到父爱,是因为父爱所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23年前,梁尘是我小姨班里的一个学生。他自幼生长在贫寒之家。父亲长相丑陋,身材矮小,被人称作“武大郎”,直到快40岁时才找到媳妇。媳妇是个哑巴,精神受过刺激,时好时坏。自打梁尘出生后,他的父亲既要照顾生病的妻子,还要挣钱养家,根本无暇照顾小梁尘。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一段物质极度匮乏,百姓过日子十分艰难贫穷的时期。梁尘的父亲身材矮小,做不得体力活,只好天天挑个货担子,走街串巷地卖点针头线脑,赚点钱以养活全家。所以小梁尘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在他的心目中,父亲很少在家,总日挑个货郎担子在外奔波,极少管他。他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天傍晚父亲从外面归来,高兴地放到他手中两块糖果。这也是梁尘最幸福的时刻!但那只是两块糖的感觉! 梁尘上初中以后,由于离家较远,吃住都在学校。他的父亲很想他,就经常挑着担子来学校门口边卖东西,边等他,以便可以给儿子一点好吃的东西补补身子。看到梁尘放学时,他父亲就高兴地大喊梁尘的名字,引得同学都驻足观看,梁尘感到很丢人也很恼火,总是一声不应,马上掉头就跑。如此一来,梁尘的父亲感到很不好意思,也很无奈。慢慢地,他父亲就不敢再到学校门口去了。 有一天,梁尘的父亲找到了我小姨,说明家中的窘况,然后请求我小姨帮帮他。他希望我小姨能不露声色地把他带给梁尘的东西交给儿子,而且不要让儿子知道是他给的,否则梁尘是不会要的。因为梁尘认为父亲无论是出身,还是长相,都是他的耻辱,使他在同学面前颜面扫地。我小姨很感动,觉得马上劝解梁尘也一时难以奏效,要慢慢来,让孩子自己从心里感受到父爱才可以。于是,我小姨就想出来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来帮助梁尘。梁尘当时的成绩不错,他的字写得特棒!小姨就隔三差五地把梁尘叫到办公室,奖励他一点东西。有时是一支钢笔;有时是一个鸡蛋;有时是一点炒菜;有时是几块糖;有时甚至是别人施舍给梁尘父亲的一点点糕点………这些东西当然都是他父亲偷偷送来的。(小姨后来告诉我说,小姨家当时养着三个孩子,姨父常年养病,家境也不太富裕,所以也只能是做了好吃的菜时,用瓶子给梁尘带一些而已,其他的她也是无能为力。)梁尘当时受到奖励,很高兴,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成绩一步一步地上升,后来考上了一所农林院校。临近毕业时,小姨瞅了个机会,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梁尘。梁尘听后,呜咽至极,失声痛哭,久久不能站立……..现在,每当小姨向孩子们讲述梁尘的故事时,都忍不住落泪。她说:“现在梁尘长大了,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梁尘的心目中,父亲的爱像一座青山一样伟岸;像高山上的冰雪一样洁白无暇;像大海一样宽广…….父爱确实让他感受到了温暖,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同时父亲的爱也使他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无知。他不该误解父亲这么多年,让父亲如此尴尬,难以做人!” 有人说父爱似水。他将所有的爱都化做流水,从我们的心头潺潺流过,伴我们跋涉人生漫长的旅程。哪里有我们这些子女,哪里就有流水的足迹。 有人说父爱如山。在子女的心目中,父爱高大巍峨,顶天立地,为子女撑起一片蓝天,让子女在蓝天的呵护下自由呼吸成长;为子女遮风挡雨,换来一片艳阳天。 有人说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人心旷神怡,禁不住长啸呐喊,胸怀坦荡。 我认为父爱如春雨。它不善表现,含蓄而深邃。它一直都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有着春雨的柔和与细腻,也有着春雨的阳刚和大气,它默默无声胜有声,它看似无情藏深情。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们;它悄无声息地温暖着我们,让我们心头不住地升起一阵阵的暖意! 父亲的爱有时是威严的;有时是沉默的;有时忧郁的;有时却是深远的......它蕴涵着人间最伟大的情感;它的平凡无语中永远都透露出割舍不掉的亲情,它的奉献永远都大于索取。 父爱,这如梦如诗的爱将像阳光一样永远在我们的生命之途上照耀,倘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