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却说宝玉迷迷糊糊的唤着:“可卿、可卿”的名字,醒来后,袭人等丫鬟在内室候着呢,听到喊声,忙着进门伺候着。
秦可卿在院子里听见宝玉在叫自己的小名,来到贾府时,无人知道他这个名字。宝玉是怎么知道的呢?
秦可卿室内所用的物件儿,有杨玉环、武则天、寿昌公主、同昌公主的。这些是什么人?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儿,集万众于一身的主。秦可卿比他们还妖艳几分。一双勾魂儿的眼睛,一招一式无不风韵外泄,吊人心魄。
作者让宝玉睡在她的床上,做这个千古春梦,也不往秦可卿这个千古第一情人的名份,只可惜红颜命苦,金玉萧香。
袭人在给宝玉整理衣物时,伸手系裤袋的当口,发现大腿根儿处黏糊糊、湿漉漉的,吓得赶忙退了回来。宝玉涨红着脸说:“千万别说出去”,袭人!聪明女子,羞红着脸、点点头。
中午饭毕,宝玉换了衣服,晚上无人时。宝玉向袭人讲述自己梦游警幻仙所受云雨情之事儿,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说:“你那里?你哪里流出来的脏东西”。
于是,宝玉将袭人抱入怀中,偷试一番云雨之事,幸好无人发现。袭人以为自己早就是宝玉的人了,不为越礼,宝玉待袭人更是爱护有加。
初试云雨坠情海,无为少年洞幻虚。
大好前程汝不睬,粉红胭脂闹花枝。
曹雪芹想要的,就是这个整日锦衣玉食、美女相伴的宝玉,怎么可能穿越情海,迷途知返,大有作为呢?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本事。在“孽海情天”那里,宝玉早已迷失自己,中毒极深。单凭他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抗拒的,何况还是一个懵懂少年。
荣国府400多丁人口,瓜葛最远的亲属,就是与凤姐有关。祖上连宗的一个远房的侄儿,名叫王成,搬城外居住,王成病故。有一子叫狗儿,狗儿生一男一女,儿叫板儿,女叫青儿。其妻刘氏,以务农为业,家业萧条。由于刘氏操持家务等事,青儿板儿无人照顾,狗儿就将岳母刘姥姥接了过来,一起生活。刘姥姥膝下无子,又寡居多年,非常愿意在女婿家生活。
有一天,狗儿和刘姥姥赌气,刘姥姥说:“当初,你们家与金陵王家连着宗亲的,荣国府的二老爷夫人上了年纪,贫血、信佛,舍米舍钱的。当初我和女儿去过一次”。
狗儿一听来了兴趣,便说:“明日咱走一趟,试试”!刘姥姥说:“侯门深似海,我算个什么东西”?狗儿说:“拿不来啥东西也无访,见见世面,也不枉一生”。刘姥姥想想:“也是,也不搭啥,去看看也好”。
第二天,刘姥姥便带着五六岁的板儿,进城逛去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探路取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作者就是通过社会的小人物来反映底层劳苦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态度。他们的想法最真实、最实在,也反映出社会矛盾的两极分化,有多么严重,高高在上的他们,很难想到底层人们的艰难,也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来到荣国府大门前,刘姥姥有些胆怯,站在石狮子旁,看着走出去的轿子,慢慢“蹭上来,陪着笑脸”跟门口儿管事的说:“太爷们纳福,我找太太陪房的周大爷,烦请他出来一下”。门口管事的说:“周大爷出去了,他娘子在家,你要到后街就到了”。刘姥姥谢过。
三打听、两打听,总算找到了朱瑞的家。刘姥姥笑脸儿迎上说:“周嫂子,好呀”!周瑞家的认了半日:“啊!刘姥姥,你好呀,几年不见,快快家里坐坐”。刘姥姥笑着说:“贵人多忘事,哪里还记得我们了”?朱瑞家说:“孩子长这么大了,特意过来了”。刘姥姥说:“是来瞧瞧嫂子你,再给姑太太,请个安”。
“周瑞家的”一听便猜出了几分来意,便笑着说:“大老远来的,管让你见到真佛儿”。
这里的姑太太就是凤姐。当初,朱瑞家争买田地,多亏狗儿跑前跑后,帮了不少忙。同时,朱瑞家又想在刘姥姥面前弄个体面,便答应下来。
于是,两个人就聊起了凤姐的一些事情。刘姥姥就是来攀亲的,心想:“多知道一些事情,少说费话,大户人家规矩多,不能让人挑礼不是”?
刘姥姥到荣国府攀亲这事儿,让人想起一句话:“但闻好事。莫问前程”。
作者为什么用如此长的篇幅来描写刘姥姥进城?无非有三个目的,一是刘姥姥生活困难,进城走亲戚,可以先、问个安,道声好。毕竟祖上有瓜葛,能得点好处就不白来,不得,也没搭啥。二是刘姥姥本身也想试一试,荣国府还能不能认这门穷亲戚?
三是、求见凤姐这事儿,作者用很长的篇幅详细描写,第一,表现刘姥姥没有见过世面,在平儿房间,刘姥姥看见一个座钟,心想:“这怎么还挂个秤砣呢”?让人哭笑不得,看见凤姐室内摆设的物件,哪一个不是价值连城,耀眼争光,让她头晕目眩呐?
第二,表现的是大户人家的排场。凤姐“摆饭”,作者详细描写,有十多个人站在门口,手里捧着大漆捧盒,满桌的鸡鸭鱼肉,一个人怎么吃得了。第三,表现在凤姐的穿着上。书里是这样描写的:“凤姐端坐在那儿,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豪气十足”。
刘姥姥是穷苦农民的代表人物,是社会的最底层。来到荣国府这地方,凤姐代表的是社会最顶层的人,两者之间差距的对比,一个天、一个地?它反映了最顶层的人,整天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正是像刘姥姥这群人用劳动换来的吗?本来应该骄傲的是刘姥姥这帮人,可现实是,他们只能屈从于权利,屈从于金钱。但为什么骄傲的却是凤姐这样的人呢?这才是作者隐埋在文章背后的故事。
最后,刘姥姥如愿以偿,感恩戴德,吃了饭、解了馋,还拿上了二十两银子,正是: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