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句话相信手机屏幕前的读者一定不陌生,那么对于说这句话的人又了解多少呢。项羽一生中经历了三次能够改变历史走向的战役: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战。今天的主题就是巨鹿之战,也是项羽的成名之战,一战而闻于诸侯。
始皇帝驾崩后,秦二世胡亥继位,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兵反秦。秦二世派秦朝的最后一名名将章邯平定各地叛乱,章邯使用骊山的刑徒,发给他们兵器,组成大军。章邯就是率领着这样一群乌合之众,破周文,杀项梁,屡战屡胜。当章邯击败项梁的军队后,楚地一些有名声的将领全部战死,章邯认为楚地剩下的人成不了气候,于是北上渡黄河,攻打赵地,大破赵军。赵王以及一些官员都退进巨鹿城,于是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王离是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章邯将自己率领的军队驻扎在巨鹿北边,章邯加王离,秦军达20万之众,巨鹿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面对章邯的包围,赵王自知不敌,只能向楚怀王以及各诸侯国求援。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大军北上解巨鹿之围;又派刘邦进攻关中,并许诺,谁先攻下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项羽跟随的宋义那一路大军行到安阳后,宋义表示最好先让秦赵相争,楚军坐收渔人之利,因此,逗留46天不前进。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项羽痛斥宋义之行,并发动兵变杀了宋义,楚怀王只好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也归项羽指挥。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率军抵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也有记载说是漳水,本文认为是黄河,后文不在提醒),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大军渡过河,援救巨鹿。两人率大军渡过黄河后,项羽就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并命令全军凿沉船只,打烂锅碗,只带三天口粮,表明不胜就死的决心。项羽大军飞奔巨鹿,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包围了王离的军队,楚军士气振奋,越战越勇,经过九次大战,最终击退了章邯,活捉了王离,涉间自焚,巨鹿之围被项羽轻易解开。《资治通鉴》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
此战后,章邯率军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但却不战。但是由于秦军遇挫,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被问罪,于是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向秦二世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被赵高堵在外面,不被赵高接见。司马欣非常害怕,就赶紧回到大军,赵高果然派人来追,但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赵高在朝中独揽大权,我们打胜仗赵高肯定嫉妒我们的军功;打败仗,正好给了他处死我们的借口。
章邯也收到了陈馀的来信,信里说,昭襄王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南打楚国鄢郢之地,北灭赵国40万降卒,为秦国攻城略地,立下的功劳数不胜数,但最后落了一个赐死的下场。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北击匈奴,为秦国开疆拓土,最后也被害于阳周。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他们功劳太大,秦不能每个人都封赏,所以就找借口杀了。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将军您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而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现在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上算呢?章邯犹疑不决,就想和项羽议和,项羽不同意,还打败了秦军。
章邯又派人找项羽议和。项羽因为粮草不足,就答应了议和,巨鹿之战也随着章邯向项羽的投降宣告结束。但是又由于某些原因,项羽将20万降卒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我是大花,想了解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花的历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