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组织了一场S的杭州见面会,现场来了50多人,从筹划到落地,大概花了1个多星期。包括场地预定,组建工作组,邀请分享同学,活动宣传等等。这个事情其实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做过蛮多次的,那个时候,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做的最多的就是移动开发培训,还有一些互联网交流沙龙。
活动结束后,做了一些反思,结合嘉宾的演讲,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既然你在做这件事,就把事情做到极致。
嘉宾的分享里面都提到这个点,一个是医学生同学的成长历程,她从一个到处尝试无法确定方向的人,到能够持续做运动,练出马甲线的女神,从0到1考CFA,到最后重新进入医疗行业。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就是做事情做到极致,投入100%的心力,脑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
粥佐罗也提到这个点,他从15年一个小编成长为现在的大V,到做内容转化,出书,最重要的一个心态前提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以及刻意在各个环节和点上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学习,最终通过大量的产出形成专业上的壁垒。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时候抱怨工作无聊,没有成长,实际上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应对,一个赚钱的方法,而不是自己的事业。比如近期盒马的1948事件,如果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营销人员,是绝对不会出这种知识上的低级错误的,而是会不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对营销、公关、社会传播、舆情的理解和感知。
对于一些大学生,很多时候,学习知识只是为了60分飘过,大学4年混完,不管是在本专业的知识上面,还是在心理成熟度,社会认知上面,都无法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背后的本质,就是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没有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得过且过,最终害了自己。
有人会说,事情做差不多就可以,做到极致就是28原则,投入8分精力,收获2分结果。但是很多事情往往就是靠对极致的打磨和思考,才能悟得出真谛,在竞争中获胜。再聊到写王兴的那本书,美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在别人做广告搞流量的时候,他们沉下心来做平台的打磨,体验的优化。做量化交易也是,大家都是高手对决,谁能赚到钱,成为2%存活下来的人,拼的也是你对策略体系的极致打磨和不断优化。极致的过程,就是甩掉对手的过程。你的商业模型和业务流程越清楚,越极致,越能在拼量的时候活下来。
不管在什么状态下,既然已经投入时间,就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力下的最优,并且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最终做到同领域,同行最优,基本上你就可以在这个领域生存下来,并且活的很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