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明,第一反应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现代意义上的清明承载的最主要的内容,祭祀,追思逝者,主要礼仪有上坟,扫墓,祭祖,踏青等等。其实,清明节诞生之初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祭祖,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寒食节、上巳节逐渐合并,人们赋予了这个节日更多的内涵。
清明是一个节日,同样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即是节日又是节气的特殊节气。古时的人没有天气预报,耕种、收获等农事都是根据节气来的,“清明”这个节气是气温升高,雨水逐渐增多,万物开始复苏的征候。“清明”,从字面意义理解,清洁、明净,带着些许的欢快气息,让人很清爽,很有生机的感觉,比立春、雨水、惊蛰更多了些温度,比惊蛰和春分多了些柔和,比谷雨又多了些干爽,很符合暮春的感觉,「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正式这个时节,多么欢快。在这个时候,冬天的寒气已经被从地面出来的阳气逐渐的逼退,就连吹来的风也都是暖暖的,像是拿着芦苇荡子扫在脸上,痒痒的,所以这个时节有着追思逝去的亲人的泪水,也有着踏青赏春的欢笑。
今年清明仍在东营出差,在这黄河入海口处又是另一番光景,源源不断的黄河水从上游带着家人的牵挂和思念一路走来,可又如何能把我的牵挂和思念逆流而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