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时代,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每天都通过视频、文字等方式向我们袭来,其中有有益的知识,但也不乏一些错误言论、价值观以及危言耸听的谣言,为追求流量,毫无来由的一段话、一张截图、一个视频,配以夸张的描述、耸人听闻的标题,引发大量关注。
更有谣言制造者利用AI合成、深度伪造技术,形成逼近真实的图片、音视频,并杜撰文字加以传播,有的张冠李戴、有的虚实共存,颠覆了公众对“有图就有真相”的常规认知,真假难辨。谣言传播速度快、传播量大,危害很大,不仅会伤人于无形,也会破坏社会信任、扰乱社会秩序,要治理网络谣言,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网站平台及时标记谣言标签,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加强管理。落实用户实名制要求,利用数据算法锁定谣言来源账号,通过人工核实的手段,对发布谣言的账号立即提醒发出提醒,要求做出整改,而对于恶意编造传播谣言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必须依法严惩,才能真正起到警示作用。对造谣者进行处罚的同时,还要对传播谣言的平台进行查处,切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链条,切实把好网络谣言扩散的关口。
二是加强谣言处置。当谣言开始传播并完成一定影响时,每个普通网民都是信息传播的节点,对于已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谣言,官方、警方同样可以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性,加上官方的权威性,通过“官方发布”、“警情通报”等方式,及时处置、及时发声,传播真相、以正视听。在日常的宣传中,通过趣味小视频、科普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网民信息甄别能力,让“未知事情全貌,不予评价”、“等官方通报”成为网民面对谣言时的共识,不轻信,也不随意转发、扩散来源不明、未经证实的信息。
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网络谣言治理,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建造良好的网络生态,让网络充分发挥出育风尚、聚人心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