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齐儿骂醒李光地,其实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为官,为朝廷效力。如果想任命李光地,其实康熙只要下一道圣旨,他也不得不听。但康熙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想让李光地自愿加入。真正为朝廷效力,因此才会先派出太子去与李光地沟通。
康熙一直以来对人才都十分重视,从帝师伍次友、云南巡抚朱国治、平定三藩的周培公到姚启圣,再到李光地,康熙每一次都会先去拜访或者了解情况,绝对不会轻率任用,这是领导者的表里如一。
对于李光地,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先是从容妃处了解到有这么一个敢于为民请命的人,后来经过考验,康熙才决定启用他。
为此,康熙特地开设博学鸿儒科,计划让李光地参加考试,不料李光地却执意不从。无奈之下,康熙派人将李光地强行带回京城,但并没有直接告诉李光地需要担当什么职位。而李光地因被强行带回京城心里不爽,康熙先是安抚其情绪,并且是让太子亲自前去探望。尽管太子的确也亲自去安抚李光地,但李光地仍然不愿意,最后迫于无奈只能将他放走。
最后,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蓝齐儿与其他格格们阻拦李光地一事,是康熙所未能预料到的,但又是合乎情理的。尽管蓝齐儿与格格们并没有担任为大清挑选人才的职位,但作为康熙的儿女,长期在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者身边,耳濡目染,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康熙的影响。
其实,真正让李光地醒悟的,表面上看是蓝齐儿和其他格格们的“骂”声,但实际上却是李光地自己。更确切地说,是源自于他内心的那份意愿——真正为老百姓做事、谋求福祉,还有他自己的责任心。
蓝齐儿骂李光地的时候,即使自己被骂,李光地仍然劝蓝齐儿不要因为骂自己而有失身份。而在蓝齐儿刚拦下轿子时,李光地先是替所有孤儿感谢她在福建时给到的钱粮。
而在整个过程中,李光地从最开始的拒绝,到逐步地接受,再到最后的恍然大悟,是因为被康熙、容妃、蓝齐儿等众人用自己表里如一的言行举止所打动,也是质问自己所得出的结果。
对于领导者来说,始终应该谨记的是,正是因为领导者身居关键岗位,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表里如一,以身作则,是领导者带动员工最好的方法,更是领导者应该传递给员工的宝贵经验。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