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共读的一本书是《掌控习惯》,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习惯是个双刃剑,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会让我们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取得巨大收获,同样一个习惯和生成,也会让我们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去自摘苦果。比如:坚持慢跑20年的人会比同龄人显得年青;常期伏案午睡,视力就会受到损害。
本书作者詹姆斯·克利尔是美国著名的习惯研究专家,也是习惯学院创始人,他通过本书帮我们回答了习惯到底是如何生成的?背后的有哪些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提炼出简单好用的方法,帮助大家培养好习惯,戒除恶习惯。
一、习惯培养你需要知道的几个关键点
1、习惯养成需要耐心
当我们把一块冰放在25度的房间里,房间的温度开始慢慢升高,26度、27度、28度……31度,冰没有任何变化。但当温度从31度升到32度时,冰开始融化。
我们在培养习惯的过程,就和冰融化一样,相当长的时间里你感受不到习惯的影响,但到了一个临界点,就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所以,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突破平台期。培养一个习惯和熟练掌握某种技能是一样的,需要足够的耐心。
2、学会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
所谓目标就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就是导致这个结果的过程。目标帮助我们确定方向,体系会促进进步。
比如:你要减肥,关注的不应该是一个月瘦10斤。而是,每天摄入多少卡卡路里?又锻炼多长时间?
3、行为习惯改变重在身份改变
行为习惯改变有三个层次:结果变化、流程变化、身份变化。
结果的变化关注点在减肥多少斤?有没有获得冠军? 过程的变化关注点是有没有定时去健身房锻炼?有没有定期整理办公桌?身份的变化关注点在信仰的转变和自我形象的变化。
结果侧重“你得到什么?”过程侧重“你要怎么做?”身份侧重“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习惯转变功亏一簋的原因在于只考虑结果和过程变化,忽略了身份转变。
以减肥为例:减掉10斤和每天去健身房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让你取得成效,但是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就会反弹。如果你的潜意识里是想成为一位穿衣精干的高级白领,当这个信念深植时,你就会在减肥道路上坚持下去。
二、习惯生成四步骤及四大定律
举个栗子: 手机发出嗡嗡声,(提示)收到一条短信;你(渴求)知道里面的内容;于是,你抓起电话打开信息开始读(回应);你满足了读那条信息的愿望(回报)。这时,你发现拿读信息与电话嗡嗡响,建立了关联,当手机铃响起,你会习惯性拿起手机看信息。
从这一循环中,我们可以解析出习惯生成四步骤:
第一步,提示。提示是触发你大脑启动的某一种行为举止。
第二步,渴求。渴求是每个习惯背后的动力。渴求不是习惯的本身,而是习惯带来的状态变化。
第三步,回应。回应是你的实际习惯,形式可以分为思想上的或者行动上的。
第四步,回报。获得奖励是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
当我们把这四步骤再拆解一下,会发现内含习惯生成的四大定律。比如:提示(手机铃声)是显而易见的;渴求(想知内容)是有吸引力的;回应(抓起电话)是简单易行的;回报(满足愿望)是令人愉悦的。
也就是说培养一个习惯要遵从显而易见、有吸引力、简单易行、令人愉悦这四大定律;同样剔除一个习惯只要反其道行之即可。
三、四大定律的具体应用
1、定律一:显而易见
工具1:习惯积分卡。
创建自己的积分卡,先要列出日常习惯,比如:醒来、关闹钟、查看手机短信、上卫生间、称体重、洗澡、刷牙、晾毛巾、吃早饭、穿衣服,泡一杯茶。
然后对照每个行为问自己:“这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或是中性习惯?”如果是好习惯就写上“+”,如果是坏习惯就写上“-”,如果是中性习惯就写上“=”。
我们在改变习惯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持警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习惯积分卡”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工具2、列出执行意图。
英国人做了一个实验来研究如何培养健身习惯。他们把248个人分为三个组。
第1组命名为“对照组”。要求测试的人只需跟踪观察自己的健身活动频率。第2组命名为“动力组”。要求他们不仅跟踪观察自己健身活动频率,还要阅读一些关于锻炼有益的资料。第3组命名为“执行组”。除了和第2组有相同的要求以外,还要求被试者制定接下来一周的锻炼计划。
测试结果是第1组35%的人每周至少锻炼了一次,第2组38%的人每周至少锻炼了一次。第3组91%的人每周至少锻炼了一次。
也就是说当人们有了执行意图时更容易去做某事,执行意图利用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当人知道何时何处具体做什么事,就有可能执行。
所以,在培养习惯时最好列入时间地点。比如:培养“冥想”习惯,早上7点我将在客厅冥想一分钟健身。
工具3:习惯叠加公式。
习惯叠加是利用行为的关联性。比如:买了新衣服,就会想到用什么样的鞋和什么样的首饰来搭配。上完洗手间后,就要去洗手,再把手烘干。
当我们把新的习惯行为习惯叠加在旧的行为习惯之上,就添加了坚持习惯的可能性。
习惯叠加公式为: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
例如:早晨在客厅冥想5分钟后,我会做10分钟跑步拉伸。
工具4:环境设计
设计环境是塑造人类行为的无形之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会翻开书,在教堂里人们倾向于低声说话。 改造环境就可以让我们坚持习惯,比如:每天早上起来要喝空腹喝水,那你就把水直接放在床头。如果你想一下班回家就进行锻炼,就要把跑鞋放在大门口。
2、定律二:有吸引力
工具1:绑定喜好
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伯恩酷爱影视剧,但是,他又想增加锻炼身体的时间。伯恩利用他的技能,黑尽了自己的健身脚踏车的程序,把它连接到自己笔记本和电视上,然后编写计算机程序,只有他以特定的速度踩脚踏板健身时才能播放影视剧。
伯恩利用了绑定喜好,使他的健身习惯更有吸引力。
也就是说,把自己“想做的事”与自己“需要做的事”绑定在一起,可以让我们更愿意去坚持自己的习惯。
工具2:加入文化团体
培养好习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入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你偏爱的行为被认定为正常行为。比如:我们会在微信朋友圈一起读书打卡。
3、定律三:简单易行
工具:两分钟法则
习惯需要的能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看看任何占据你大部分时间的行为,你会发现他们都是简单易行的,并不需要多大的激励。比如玩手机,查电子邮件,看电视。
所以,习惯只是切入点,而不是终点。 当我们开始培养一种新的习惯时,所用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培养任何习惯都可以缩减成两分钟的版本,比如: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拿出我的瑜伽垫;跑三英里,变成系好我的跑鞋鞋带。
4、定律四:令人愉悦
工具:习惯跟踪法
习惯跟踪法是非常简单的习惯养成法,它最基本的方式是拿出一份日历划掉你每一天任务,如果你在每周一、三、五冥想,那么就在日期画个叉,随着一天天过去,那个日历会终是记录下你的习惯轨迹。
富兰克林从20岁开始就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用来追踪自己遵循的13项良好的品行。比如:抓紧时间,避免闲聊之类的目标,每天结束的时候,富兰克林都会打开小册子记录他的进步。
美国喜剧演员杰里·宋飞,每天保持写一个笑话的习惯,他说,他的目标仅仅是永不中断,坚持每天写笑话。也就是说,无论这个笑话好不好笑,有没有灵感,他坚持每天这么做。
习惯追踪法的功效有三方面:一是建立视觉提醒,让你采取行动;二是内在激励,让你清楚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三是每当你记录下一项成功的习惯事例之后,你会感到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