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笑来老师讨论的主题是: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写作”。自从在2016年8月份加入“笑友”的队伍之后,受到了笑来老师的影响,也看到了每天精选中,战友们深刻的精彩留言。让我也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下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发现在自己留言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才算是初步的真正理解文章中“概念”的开始,如果仅仅只是读过一遍,过一段时间,基本就忘得差不多了。透过这个学习过程,渐渐地理解了“写作”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许多“笑友”的号召下,也开始了每天反思写作。很快的也已经写了40多天了,但是现在却写的有些迷惘了。所以,也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该如何“写作”,而不是“为了写而写”。
首先,分析了自己开始“写作”的心态,并没有想过是为什么“写作”?只是简单的认知,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所以就开始动笔写了。但是,寫了一段時間,似乎進入了一個平台期,感觉自己有些停滞,深入思考主要还是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储备不足。另外也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一万小时定律”,即什么东西做好需要花一万小时。但是,并非花了这一万小时就一定有用,为什么呢?之前在吴军老师的专栏中,也特别用二期的文章讨论“一万小时定律”的误区。透过将这些问题厘清,对于我在写作上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
吴军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以及自己试着从写作的视角来结合这四个观点:
第一个误区:低层次的重复是无效的
如果只是将简单的工作,重复10000小时,也是无法提升。就好像我们现在回头去算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重复10000小时,数学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而在写作上也是如此,如果总是简单的重复,不进一步思考,及扩充自己知识储备,提升也比较有限。}
第二个误区:懒得总结
有些人会习惯性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并且不虚心求教,懒得总结教训,如此一来,就只有简单的重复失败。{写作也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才能有所提升}
第三个误区:沉醉在自己的想法
把问题想的深,对于外界的认知越来越少,对外界适应性就越差,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只是沉醉在自己的想法,也不考虑对别人有没有用。{只考虑自己的想法,不思考是否有用,或是追求华丽的词藻,却没有把握中心意思,往往也容易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
第四个误区:没有形成系统
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要要有积累就要形成系统,而不能只是零碎的知识点。{写作需要清楚的逻辑框架,以及完整的过程论述过程,进而推导出结论。把事情如何讲清楚,需要建构系统,而不能只有零碎的知识点。所以透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建立系统化结构时,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
以上,就是吴军老师谈到有关10000小时定律的四个误区,而我结合了自己最近的迷惘与进一步思考所做的表述。仔细思考了这四个误区,再看到本周笑来老师文章中的一句话:“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这句话似乎呼应着上述的四个误区,也让我的迷惘见到了曙光。所以,让自己再静下心来思考,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而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写出对别人有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