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常常看到家长因为孩子某方面比别的小朋友表现差,就着急上火甚至放弃努力,家长们完全没必要。不错,我们讲孩子的关键期、敏感期对于学习事半功倍,但不是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就失去成为优秀宝宝的机会。

孩子吸收知识有这么几个阶段:0-3岁无意识学习、3-4岁具象学习、5-6初步抽象学习,6岁以上基本靠抽象思维方式学习。就是说孩子越早学习用脑方式越简单,随着年龄的增加接受知识的用脑方式越复杂,这种用脑方式我们人类本身是不能控制的,用脑方式不同孩子学习的难度就不同,而每个孩子个体智能发展是有差异,这就形成有些孩子适应早期无意识学习,他就在早期表现突出;而有些孩子对抽象思维敏感,他表现出来的优秀可能需要你的等待。

哲学心理学提出,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现不连续性阶梯式上升。学前教育、学龄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是不连续性地学习成长,家长们不能用某时某阶段孩子学习的好坏来评价结果,应该从每一个不连续性中看到孩子成长的核心,使这个核心成为教育孩子的抓手,这个抓手也是你与孩子互动的工具,你还可以将抓手想象为一个望远镜,它是你看清你孩子独有的优秀秉性。

我一直以为家长认知边界的升级,是孩子最大的幸福与运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