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年初的精进清单
今年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列了一个精进清单,其中有一条是“拒绝”,2017年我要说更多的“不”。
我属于讨好型人格,性格里面天生有想要迎合别人的一面,我不喜欢看到别人不高兴,更会刻意回避冲突。这种性格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不懂得如何拒绝。
一直以来我常用的口头禅是:是是是、行行行、可以、随便、都行。
这些口头禅把自我塑造成了一个老好人、一个害羞、忍让、不懂维护自己利益的人。这其实是在不经意间让渡了很多本该属于自己选择权,小到点菜,大到人生选择,都会因为照顾或者讨好对方,把选择权交给了对方。而这最终导致的后果是:不愿承担或回避责任,没有自我,或自我感很弱。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而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是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而构建。后一种人的悲哀是,他会自动地寻求别人的感受,并围着别人的感受转,他是在为别人而活。
对自己说“不”
当慢慢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自己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声音: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改变。
一年下来,看似简单的一个“不”字,想要说出来谈何容易。每次都要做很多的心理抗争和内耗,但这些又都是不得不经历的过程。虽然还会时常顺口就以那些口头禅做回应,但至少在说出之后自己会反省一下,这件事对方说的真的没错,还是自己在照顾对方感受。
是是是,行行行,随便,都可以,这些已经列为我的敏感词汇。
小事儿不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没有必要迁就别人,更何况对方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哪怕是件很小的事情,也要为自己争取做事的主动权。
对老婆说”不”
都说家庭是社会关系的训练场,平时像做家务这件小事儿,老婆也经常要我按照她的方式去做。当我很多次提出不按照她的意愿也能把事做好之后,她也就不在像以前那样对我指手画脚。但起初肯定少不了要为自己做辩护,不再像以前因为懒得争辩才依照她的意思去做。
对妈妈说“不”
两年前,妈妈非要让我们当儿女的也跟着她信某个宗教,这个宗教的好坏正规与否暂且不说,我们年轻人是不可能信这个的。但是在妈妈的威逼利诱和软磨硬泡下,经常不情愿地陪着她祷告。
这件事让我纠结两年之久,总觉得自己反驳她的理由还不够充分,直到一个月前,终于鼓起勇气把我想说的说了出来:妈,其实我是不信这个的,以后就别拉着我信了。我的态度很坚决,妈妈的反应也没有我之前预想的有多不好。
说完之后自己一身轻松,也很自责,悔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些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只是为了照顾妈妈的感受,哪怕自己明确知道这件事是不对的。
对陌生人说“不”
有次用滴滴叫了辆出租车,在等了十分钟后司机以不好掉头为由就没有来接,让我取消订单再重新叫一辆。本来这事可以理解,但是系统提示取消订单的理由是因为我没有按时赶到上车点,并扣了我2块钱的爽约费,这个费用是由滴滴代付,规定每个用户每个月可以有一次违约权限。
换作以前我肯定不会跟他们计较,更何况我又没什么损失。但这次我还是打电话投诉了这个司机,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整个投诉过程很方便,也很快捷,在确认责任划分之后,很快就收到了处理回复。
看着这条回复我竟有种感动,那一刻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敢于维护自己的利益的第一步。最主要是:这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
对权威说“不”
这个月我是007里的小组长,班长把我们几个小组长召集在一起,希望这个月能按照他的方式运营小组群,他希望我们能在群里每天说上几句话,活跃下群里气氛,让大家有更多的连接,以免群里太过沉寂。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也很赞同他的做法。可是,我和他的观点正好相反,我认为群里应该尽量保持安静,以不分散战友们宝贵的注意力为好。
既然我是小组长就要行使我的权利,我要按我的方式行事。在跟班长沟通之后,班长表示支持我的做法。这让我感到很意外,以往的自己不知道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放弃了多少表达自己的机会。其实对方都会尊重你的意见,至少你得表达出来,让他们知道才行。
在工作职场中更是少不了要面对领导和客户的权威,自己也在一点点试探他们的边界,其实是在碰触自己固封的边界。
一年下来,每说出一次“不”字,感觉都是在往自己的能量池里扔进一个硬币,为自己积蓄更多的能量,做事也有了更多的能动性,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受。
最后贴出对我这一年影响很大的几句话,我时常从这里面寻求内心自洽和能量。
一、别人没那么在乎你,也没那么关心你。
二、对于你而言,在这个世上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别人和别人的看法,都不重要。
三、把你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要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四、不要害怕得罪别人。
五、我们都是必死的凡人,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