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经一位有名的前辈推荐,两晚上读完了被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的《干法》。看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既好奇又不想看。好奇是因为我特别想知道什么叫“干法”;不想看是因为我一般不太喜欢把看书的时间浪 费在看心灵鸡汤的书上。说实话,以前读过日本好多像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树写得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很有意思的推理小说,这次还是第一次读日本人写的励志畅销书。但果真也没让我失望。 看正文之前我就先查了一下“干法”的意思。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干法又称熔融单向拉伸法,制备微孔隔膜的方法,与湿法相对应,干法的原理是:聚合物熔体在高应力场下诱发体系开成特殊结晶结构,拉伸后特殊结晶结构的片晶分离,出现大量微纤,由此而开成大量的微孔结构,后经热定型即制得微孔膜。采用该方法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Celgard、Ubec等。主要用于单层PE、单层PP以及PP/PE/PP隔膜的生产,此类隔离膜主要应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原来题目是由一种化学名词而来,长见识了,给我这个文科生又普及了一次化学知识。由此可以不难猜出此书的主要内容跟什么有作者的工作有关,而此书又有一个意外惊喜就是,它看似是一个成功实业家的工作自传,实则是一本有关工作的哲学书。此书完整阐释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关于工作的看法、做法。从字面上讲,《干法》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这本书的重点,专注于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而这个问题,在浮躁的当下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读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是“人为什么而工作?”这个问题曾经无数次的困惑我,大学刚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尽管那份工作工资还不低,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是因为我始终觉得我在哪里工作,我找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甚至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稻盛和夫先生的观点是,工作可以磨炼灵魂、提升心志、造就人格。我虽然也是还没成功的普通人,但我也一直很赞同这种观点,我总觉得我去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挣钱,比起薪资我更在意这份工作能不能实现我的价值。
读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追求“高目标”: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做到没有得到,所以对那些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有目标就能坚持付出的人特别敬佩。我有个朋友,她大学毕业拿的是重点大学的双学位,这已经不稀奇,让我最佩服她的是,她一周几乎每天都有课,但她大学四年一直坚持每天读书,当然读的不是课本,这种坚持不得不让人敬仰。“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她大学刚毕业就进去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上班,后来考上了兰州直属事业单位。我相信她这样的人走到哪,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会太差,因为她有一般人根本学不来的品质。所以我很认同此书种稻盛和夫先生的这句话,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但我不太认同他书中提到的“极度”工作就会带来幸福,会成为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此类观点。在我看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一行工作,无论如何也要把工作尽心尽力干好,你才有资格说其他的。但极度的工作不是能使每个人的人生有个转折,也不是能给每个人都带来幸福的。人和自己的工作有时候就像一对恋人。不是盲目的为对方付出爱,你就可以得到爱,你就能幸福的,因为那样的付出或许就会变成一厢情愿。其实我们好多人的习惯就是为别人付出,为别人做事,所以要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做些努力,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付出的事伤痛的爱,别人给我们的回应为会是夹杂伤痛的爱,我们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警觉是我们在操弄一切,而把不够好或伤痛的责任推给对方。我们将创造出更大的伤痛给自己。对待恋人如此,工作亦是如此。更何况教育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只想到我们要得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和家长有什么需求和期待。我们更应该时刻记住,教育是一种服务业,客户如果无法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就要用我们的专业和努力,让家长和学生了解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求和期待,我们应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产品送到顾客手上。现在好多家长都忙着挣钱,已经放弃了主动了解教育的义务和责任,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老师,只会指责和要求。我们与其与和这样的家长争论,不如换个方向思考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一味的对孩子付出就会得到家长的认同和赞许。付出也是有分类的。
最后,我想说,不管以后是对待我们的工作还是对待其他事情,持续的付出、不断的努力,是没有错的,一个有坚定意志力懂得坚持的追求自己梦想人,永远都差不到哪去。但同时我们也要找对方向和方法,多元和复杂的社会,不能只靠努力去处理事情,要靠智慧。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的一点感受和推荐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