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故事,是每个写作者的梦想。然而,写出精彩的人生故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我尝试着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一副副的片段浮现在我的脑中,但却发现无法将其串联起来,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有种东拼西凑的感觉。
今日,翻开了《水车转啊转》这本书,很是惊喜。原本看书名,以为这本书是抒情文,细细品味,才知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的人生故事。
我怀着拆解人生故事书写法的心态,阅读完这本书,期望能从中获得书写人生故事的真谛。
这本书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蒋坤元,看了他的简介,很是惊讶。作者的真实身份是身价过亿的苏州企业家。一个企业家还能笔耕不辍,令人佩服。
蒋坤元并没有写自己的发家史,而是写了很多乡土文学,这与他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蒋坤元已发表了作品1000多万字,出版专著30多部。
儿时的记忆,是蒋坤元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他儿时的所见所闻。
拆解完这本书,我获得了书写精彩人生故事的三大秘诀。
01 形散而神不散
真实的人生是由不同的片段组合而成。每天日出日落,看似在重复,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记录人生故事,容易写成流水账。如何吸取人生的精华,在书写自己人生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散而神不能散。
《水车转啊转》这本书分为三辑,每辑分为几个小章节。每个小章节都是独立的主题,看起来每个主题都是独立的,但细细串起来,形散而神不散。
比如,第一辑,以父亲老蒋为主线,围绕父亲出生、结婚、工作、逝世,按照时间顺序推进。
虽然每个时期,发生不同的故事,但顺着时间这条主线,一个人民公仆的形象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父亲那种大公无私、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第二辑,以作者儿时夏日的乡土风情为主线,虽然讲述的是不同的故事,但每个故事意味深长,让读者引发遐想。
第三辑,以象征时代特征的物品、事件为主题,如摇纱机、黑白电视机、吃黄糊,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坐着时光机,回归到当时的年代。
可见,要写好人生故事,或以人物为中心,或以一个时间段为中心,或以特征物品为中心。只要顺着一个主题及要表达的观点,就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02 结尾升华,拔高主题
《水车转啊转》这本书,讲述完父亲的每个故事后,用别人对父亲的评价,或者作者的感悟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父亲的品格。
比如,讲述村庄发生洪涝灾害时,父亲冲在最前面、为民解忧的故事,最后,用群众的评价结尾,说明父亲是个有钢铁意志的青年。
又比如,讲述哥哥因手伸到老好婆的煤炉里,而导致食指断了,母亲对老好婆意见很大,然而,父亲却不责怪老好婆。
在结尾,作者点出了父亲的优点,“父亲心里总是想着别人,时刻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
每个人生故事的结尾,升华主题,能拔高故事的深度,引人深思。
03 以物传情,引发共鸣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那个时代的特征物。以特征物为中心,讲述的人生故事,总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倘若读者也在那个时代用过此物,读者读你的人生故事时,也会想到自己与该物相关的故事。
倘若读者是年轻一代,年轻的读者看你的文章,就如同在看历史,因从未经历过,而愈发感兴趣。
就像以前,很多人想从农村出来,居住在城市。而现在城市的人,反而期待着在悠闲农村生活。
书中有一篇,以黑白电视机为主题,故事便是围绕着黑白电视机而展开。
那时,哪家有黑白电视机,到了晚上,哪家必定门庭若市。那种男女老少都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观看的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也出现过。
对于出生于90年代的年轻人,估计无法想象当时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如此的珍贵。
因此,写人生故事,挖掘出每个时代的特征物,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写到最后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书写人生故事,就是给世界创造价值,让世界历史有迹可循。分享走过的路,让后人不再重蹈覆辙,加速前进。
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故事,应是形散而神不散,传递出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思想。
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故事,应是升华主题,引人深思。
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故事,应是有时代的痕迹,引发读者的共鸣。
愿我们一起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给自己留下念想的同时,为世界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8篇,1685字数,共累积12185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