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评分很高的书是一种什么体验?看看采铜老师这本《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知道了。能够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文字都是有理由的,要么它准确触及到了人们普遍遇到的问题,要么它为困惑中的人们指明了走出迷茫的路。而采铜老师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很好地完成了以上两个课题。
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我想应该以下几点是很难绕开的:时间总是不够用、选择太多拿不定主意、拖延症日益加重、学习效果不理想等等。这些问题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或许小小的差别就在于每个问题存在的程度严重与否而已。
我们来看看采铜老师对“时间”的看法。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然而大家对待时间的态度却非常不一样。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是幸福的,他的所作所为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尽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但是那很有可能出于能力问题,所以不会产生鄙视自己浪费时光的负面情绪。
时间是衡量事物价值的最好尺度,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尤其如此。正如书中指出的那样,现在我们接触的很多都是“泛滥的资讯”,应该保持警惕。如果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之尺”筛选过的经典作品上,可以避免无谓的躁动。这样看来,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真是蠢事一桩,因为,里面那些被争相转发的所谓“热点”往往寿命只有几天。
对我来说,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几个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概念,比如“半衰期理论”、“反脆弱”以及“增加必要难度”等等。先来说说半衰期。半衰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得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得越慢。
本书中说的半衰期,指的是我们在当下所做的一件事情带来的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简单举例来说就是,观看综艺节目、玩游戏等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半衰期短的事情;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或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甚至背单词都是半衰期长的事件。以这个标准来看,聪明的你肯定知道我们需要多做什么、少做或不做什么了吧。
至于“反脆弱”一词来自塔勒布《反脆弱》一书,塔勒布用脆弱、强韧和反脆弱的三元结构来划分世界万物,脆弱的东西像瓷器,强韧的东西像岩石,而反脆弱的东西不同于前两者,它不强韧,但可以从程度较小的负面波动事件中受益,比如人体的免疫系统,经受小病小灾的冲击后,反而会更加强大。
因此,不论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组织,都应该尽量追求避免陷入“脆弱”的境地,而尽可能地实现“反脆弱”。“反脆弱”的知识往往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掌握的,特别是人们在不断地犯错和反思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最为强大。
“增加必要难度”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比约克和伊丽莎白·比约克夫妇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后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原则。通俗点讲,就是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因为这对提升效果非常必要。
据说,练大脑就像练肌肉,得科学“加量”才行。如果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就不能满足于标准训练,而是要主动突破,去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只有试着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才能达到你想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