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線上辭典上不知找啥時,看到漳腔“kheng3”(音 慶)等於“䀍”[kham3],就是口語蓋的意思,我個人從未聽過。
請教了龍海白水的師友,他說就和“䀍”的用法一樣;請教雲霄的前輩也說雲霄以前也有;起初問母親說沒有,但第二天又問,她過了好一會後才說想到小時候有老人“桌䀍thai”讀為“桌kheng3-thai3”,其他就想不到了。又在約兩星期前一位我縣樟塘•嶺下的老大爺在我店裡等人,七十多歲了,我問是否聽過“鼎䀍、桌䀍”等“䀍”讀[kheng3]的嗎?他說以前有一些人是如此讀的。如此看這个“kheng3”很早前這音就很少人用了,今在東山縣可以算上是死音了。
《廈英大辭典》中也有收記同安腔的[khainn3];也請教潮汕群友潮汕地區蓋之意是否有讀[khoinn3],也回答有;可見[kheng3/khainn3/khoinn3]為同源的白讀。
如“房 間、有 閒(有空)、 揀食(挑食)、 兩千、 前面、 先行(先走)……”就是各地對應的白讀韻母[eng/ainn/oinn]。
器蓋、覆蓋之意,今口語所說“䀍”[kham3]。
※鼎~(炒鍋蓋、圓底鍋蓋)
※桌~、桌~thai(餐桌罩、飯菜罩)
※~bei7密。(蓋得不緊密。)
***藍色字為音頻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