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读书,就是指读一本书,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接受教育。我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一种传承,或是传承作者的思想,或是传承文字的风格。读书,必读经典。大凡经典之作,作者必是有所强烈的表达欲望而进行创作,而不是为了畅销硬憋出来。有表达欲望的作者都是用心在写作,字里行间都弥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绚丽的修辞,全是平和的文字,正是这平和的文字确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毫不做作。二十多岁的黄金岁月失去了双腿,他有过悲哀、有过愤怒,也曾想过了却自己的生命,乃至于后来他说“就命运而言,休伦公道”。每一刻的情绪都是真真切切。
我想也唯有经历并接受这样痛彻心扉的苦难,才能说出命运休伦公道这样的话吧。庆幸的是在这个狂妄的年纪里,我依然拥有我的双手双脚。我也不想要这样的苦难,希望所有人都能无病无灾。但我却能感悟到史铁生先生的在地坛思考了十五年的思想。通过文字得以传播,通过读书得以传承。
就像读研究生要选导师一样,读书也得挑书。我喜欢经典之作,因为相比当代作品这些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省却了挑选的时间。我知道唯有读过一本书之后才能对其进行评价,但既然是经典,且不说对我有用无用,至少是值得一读吧。因为之前读过一些书,读完之后就后悔不该浪费时间读它的。所以我学乖了,既然要传承,我想还是要选一些深刻的思想吧。
不同的书需要传承的东西不同。阅读科研文献是为了搞清楚研究历史与现状,站在更高的巨人肩膀上。看小说是为了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去感悟书中影射的现实。读诗歌是为了去感受诗人那一刻的情绪,然后迁移到自己的情绪。
大部分时间,读书是需要目的的。但某些时刻,读书就仅仅是读书,阳光的午后,一本书,一杯茶,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