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之中发现小孩喜欢新娘子。在喜庆中,小孩对新娘子肯定是倾注更多热爱的。后面发现小孩在人群中喜欢漂亮、年轻的人。这种喜欢通常都没办法掩饰,甚至看上去有点势力和残酷。但这就是天性,本能,没办法自我欺骗说没有的。
在经历这一阶段后,小孩被大人教育,不要以貌取人,不要因为一个人的相貌、穿着等等而把一个人钉死在某个标签贴的柱子上。这话也对,翻译成另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呈现出来的都是表象,而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在这种政治正确的观念下,人继续长大,在社会上碰撞,开始对阅世看人有自己的心得。通常,这种心得的是自己性格因子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不断搅拌、发酵而产生的结晶体。每个人的结晶体不同,在阳光下,都闪着偏见的光芒。对我而言,这种偏见便是又回到了以貌取人的童年心智。
见到眼睛清澈、面目和善的人,我会觉得这个人的心也是清透的。见到眼神迷蒙,却还在孜孜以求的人,我会替他感觉可惜,与其营营役役,还不如守静笃。见到经年面目不变的人,我会觉得这个人的屏蔽能力很强,因为岁月的灰尘都不曾惊扰到她。见到口齿欠佳的人,我会觉得他说话肯定有哪里不动听。
看到这里,一定觉得可笑。然而,我却说不上来,从哪里开始形成这些看法。这些看法经历证真与证伪的验证后,留存在我的脑海里,并不断加深和扩大边界。我有时甚至觉得,你看上去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以貌取人,什么人发明的,咋这么有智慧?
领悟到这一点后,心态多多少少有些变化。上天让每个人都看上去不同,就像给每个人的牌不同,有人拿到了王,有人是桃花K,有人只有A。因为这不同的发牌,便生了怨天妒人的心,还是要不得的。关键在于,无济于事。想要有济于事,便只是将这手牌,尽可能打的好一点。这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人生之路,犹如爬山。站在这个山头,觉得自己看清了山下的世界。爬到另一个坡上,又觉得看不清了。
闲来无事,瞎扯几句。
或许,有一天,见山又不是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