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亲戚家的小侄女突然在微信问我,上了大学是否应该参加学生社团?如果想参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可以想象她入学的样子,走进大学校园,可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宿舍,就会被各种协会和社团的迎新宣传所包围,那场面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对了还有帅气师兄(漂亮学姐),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所以,不提前想好,还真可能会措手不及。好吧,那作为曾经学校里的社团老鸟,我今天就跟大家扒一扒:
其实,参不参加社团本身不重要,但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和锻炼书本之外的知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社团是大学生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
如果有条件:有时间、有兴趣,那大可尝试一下,当然,它有利也有弊,效果取决于你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让社团真正起到锻炼自己的作用呢,结合我的经验和理解送大家一个锦囊
包含3要2不要。仅供参考!
一要:谨慎选择。
社团的种类五花八门,选择成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社团,就会水土不服,最后不欢而散。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考量:
第一个层面是要切合自己的定位。在选择社团前,先思考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是喜静还是喜动,喜文还是喜理,如果骨子是一枚文艺青年,就是因为机器人协会的宣传比较高逼格就匆匆入了会,那天天面对机械绘图和各种运算,估计一个学期你就会崩溃的。
第二个层面就是看协会水平。这从协会的纳新展台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展台人员秩序井然,入会表等资料收拾整齐,当你咨询相关问题时,态度热情,介绍的条理清晰,那么说明这个协会是有一定运营水平的,可以选择加入。反之,最好远离,毕竟有好的社团,就会有不太好的社团,加入没有组织感的团队,你得到的提高可想而知。
二要:投入时间。
一旦选择好了,就意味着你要开始投入时间了。社团和社会不一样,并没有强制的约束力,在组织活动时,会员请假的情况非常多,这里我建议,要不然就不参加,既然参加了就倾心投入,不能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在满足基础学习的情况下,尽量多参加社团的活动。只有出勤率高了,组织活动的经验才积累的快,也能在组织中树立较好的威信和人缘。尤其要注意,绝对不能临阵放鸽子,如果确实有事不能参加,那么一定要在几天前就请好假,信任这个东西一旦失去,再想找回就难了。
三要:勇于担当。
在社团的活动分工中,总会有简单一点的,和复杂一点的。人们总会有惰性,大部分人都喜欢选择轻松一点的,这个时候勇敢地去承担困难的问题吧,不要畏手畏脚。因为,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提高自我的最好方法,另外,这也是积累人气的最好途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付出自有回报,在以后的竞聘和选拔中,你的努力将成为你不可取代的优势。
另外,在社团活动中,也要注意2个不要。
一不要:心浮气躁。
很多大一的新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新入社团,天天让我们跑腿,也没有接触什么重要的工作,这样真没意思。这样正常吗?不好意思,这很正常,作为一名新生,你可能连学校的教学机构都没有完全弄清楚,连周边的复印店、银行、广告公司这些资源都没有熟悉,如果交给你一个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你能胜任吗?何不利用跑腿的机会多观察、多学习呢,等把社团里的氛围、规矩,团队成员的性格都摸清楚,再开始主动要求承担一些重要工作也不迟。
二不要:急于拓展人脉。
朋友多了路好走,参加社团一定要多交朋友。这个似乎是金科玉律,但是,我现在要说,在加入社团初期,踏实做事,比钻营人际关系要重要的多。试想,你只是新人一枚,即使把校长的微信号给你,你又能跟他聊什么呢?而当你的能力到达一定水平,你所处于的圈层自然会发生变化,做到了社团负责人的层面,你会有机会被邀请去参加各种交流。要想有舞台,首先自己得会跳舞。
这些只是我粗浅的一些看法,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