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天,是吃野菜的时节,我们云南野菜很多,《云南味道》里就有一句台词:“在我们云南,一绿就是菜,一动就是肉。”
不过,在我们这种山间小坝子里,也没有那么的夸张,还有就是哪怕有,那些个“肉”,我也不敢吃。我就敢吃点田间地头的野菜,山民从山里采来买的“山茅野菜”什么的。
我最爱的就是春天的蕨菜和夏天的野生蘑菇,这几年,野生蘑菇的价格昂贵,再加上每年都会有吃野生蘑菇中毒身亡的案例,所以我不常买来吃,剩下的我最青睐的就是野生蕨菜了。
野生蕨菜好找,找到就是一大片,山民们一道这个季节就会一篮子一篮子的从山里背出来,价格野十分便宜,卖得多时2元一斤,按“把”买时1元一把,十分划算。
我就在最便宜的时候买了好几次,有的的焯好水送回去给爸妈,有的被我焯水后晾成干菜保存起来,还有一部分被我用不同的方法做着吃了。
把焯水飘了几天后的蕨菜撕成条,用一点腊肉炒着吃了;切成小段加火腿肉炒着吃了;加上韭菜炒着吃.......
不过,听说蕨菜的重金属含量很高,为了健康,野只能尝尝鲜就可以了,不能吃得太多了。
2、五一放假又遇上了戴口罩的特殊时期,我们一家三口宅家12天,我又开始捣鼓吃的东西。
这次我学着用酵母发面做包子,效果出奇的好。早饭吃完后,按酵母包装袋上的说明把面揉上,睡会午觉起来刚刚好,面就发的原来的两倍大了。
那几天蒸的都是女儿爱吃的韭菜肉馅包子,只要是吃包子,她就不吃下午饭了。
回到学校里,没有合适的蒸笼,只用电饭煲内的蒸笼,最大化的蒸四个馒头,但不影响口感,很有嚼劲。
周二回家,老妈给我一袋细细的玉米面,我决定做窝窝头。放入酵母发了四个小时,涨发两倍大,做窝窝头不成形,只好弄成馒头样的面团,蒸好之后一尝,有些黏牙齿,回家和老爸一说,老爸下了结论:我把水放多了,面太稀。
我回想了一下,果真是这样的。
端午节的中午,我回老家,和老妈做了两种口味的包子:一种是甜的,一种是韭菜肉馅的,比较下来,还是包了糖、核桃馅的甜口味的好吃。
3、为了和老爸老妈过一个有仪式感的端午节,我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头两天就买好了粽子和时鲜菜送回去,节日的当天早上我去买了一条草鱼,回家做了两种口味的鱼来吃,我观察到,老爸不怎么爱吃鱼,以后买还是要买,少买些,还是以买猪肉为主。
4、我们一家三口团聚时,已是端午节的第二天了,但节日里吃的包子、粽子、鸡肉一样也不少。
5、周日的早上,只有我和女儿两人吃饭,做了这个季节第一次的毛豆焖嫩南瓜,女儿连呼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