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的家附近有一条老街,是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农贸市场。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街逢一、四、七、九为集日,上半天结束,故又称“露水集”,方圆数十里的群众都要到这里购买农副产品。每年腊月近年关,以及农历三月三、十月一“古会”时,这里的商品交易更为活跃,购销两旺。
在那时,老街绝对是繁盛的商贸中心。
在现在,老街像个迟暮的老人,隐匿在一排排高楼后,默默发挥着余热。
今天是周日,为了满足猫先生想包饺子的愿望,顺便溜达到老街购买食材。此时下午四五点正是采买的时候,街上人头攒动。
老街的左半边经过翻新整装,已成为标准化的美食街,经营各种特色小吃,走一圈下来,让人不仅犯了难,不知道吃那个好,好多摊位前簇拥一群人,真是很饱眼福。
右半边还维持着原有农贸市场的形式,马路两边各色粮油小商店,五金店,鲜面店,以及各种蔬菜摊等,也有不少零散农户兜售自家的小葱,韭菜,野果等。整半条街都弥漫着芝麻糖的香味,简直馋的人流口水。
在年纪尚轻的时候,这种场景常常被我们调侃为“城乡结合部”,以表达我们心中莫名油然而生的“土味”,何以为“土”不得而知,只知道唯有这五课字能表达当时的感受。
此时,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热闹的景象,让人莫名有种踏实感。脑海里闪现出过年时和家人进城购买年货的画面,各色蔬菜、美食,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寒暄拉扯声......人头攒动中来来往往的人,都像是即将迎接一场盛大的仪式,过年了,回家了。
曾几何时,我们向往城市,向往远方。
我们寄居城市,倾倒于城市的恢弘,迷恋城市夜晚的霓虹;渐渐地,我们像城市一样刚硬,学会了独立,习惯了冷漠;我们深入简出,把自己包裹成铜墙铁壁;我们伪装成无懈可击的战士,在心底里默默想念家的温暖;我们居住在城市的暗巷里,寻找着“梦想”。
“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是财富,是成长,是努力生活的细碎日子。又或许是其他……
记得第一次到老街,是慕名而来,浩浩荡荡一行家人,粗粗游览一番,颇有些失望,家人纷纷撂下一句“这跟老家的农贸市场没什么区别嘛”,一行人悻悻的离开,转身就冲进商场的大门。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对“大城市”的画像总是有别于家乡小城。
我想现在的我,成长了一小步,对“家乡”二字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了更多的爱。
依附着老街的是一个庞大的“城中村”,人口居住密集而庞杂,这里的村民可以靠收房租致富,这里的租客可以因居住在此而节省一些生活成本。
不久的将来,这里夷为平地,万丈高楼起。
到那时,“村民”变身“城里人”;“租客”辗转腾挪他处,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