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学校后面的空地开劈了一块空地,种了十来种作物。妈妈小时候在农村就是打理农活的一把好手,再加上心灵手巧、勤动脑,种地的手艺不仅没有荒废,反而成为她在城市紧张生活中的一方精神家园。
也有不少闲不住的阿姨、伯伯加入到菜园子的行列,但他们总是没有妈妈拿捏的分寸好,或许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妈妈这等的吃苦耐劳,所以我妈的菜园里各种作物都收获不错。
妈妈的菜地就好像是那只会下金蛋的鹅。在她前期辛苦付出后,后期不断会有收成进账。当然在此过程中她还需要继续喂养这只鹅,确保它能源源不断下出金蛋。
自从开辟了这块地,我家餐桌上80%的菜都自产自销,完全绿色无公害。茄子、西红柿、红辣椒、豆角、红薯、南瓜、韭菜、香菜、白菜、苋菜,我妈把她养绿植的多余精力分给菜园,给我们家支起一片有机蔬菜家园。这成了我家送人的见面礼,真是完完全全的“土特产”。给邻居、同事们分享,我妈去看我也会带菜来。还真是颇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挺羡慕我妈这种与大自然的链接感。看着土壤的馈赠,只要付出(当然还要有方法)就有收获,双手越是肮脏、眼神越是发亮。我们这代人对土地和自然的感情都不及上一辈。我们成长在科技发展的世界,更钟情电子产品,虚拟的绚烂让我们感受着所谓的“文明之光”,却与自然环境产生深深的阻隔。妈妈他们不同,他们跟土地更为亲近。能依照二十四节气知晓气候的变化,更知道运用农家世代累积的智慧质朴而聪明地生活。这种“接地气”的活法儿,才像是实实在在地活着。
比起电子产品的“即得性”,植物的生长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续的付出。怪不得教育学家建议家长们比起养小动物,养植物更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和忍耐。由此看来,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焦躁也许正因为少了耐心等待这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