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个重大新闻就是高考延期,又要到7月了。不知道高三学子知道这个消息是什么样的心情,有人觉得多了一个月复习太好了,有人觉得不如赶紧考完了事,不由得想了下如果是我处在那个境地,会怎么想。不过我想可能也没什么差别,大家都按照统一时间,也没什么特别的得失(可能和宇宙毁灭的那种心态差不多),重要的还是看自己怎么读吧。
很早以前看杂志,就有讲到中国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考试。学生时代自然不用说了,工作以后也有各种各样的考试,简单的难的,专业的走浆糊的,书面的实践的。还有很多“类考试”,比如说每年的“旺季营销”,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真的基本都忘记了,只是到了3月31日这个交卷时间,似乎不管怎么样都能交出一份开门红答卷。
这就不得不说应对考试了,其实考试的套路就是考官想要啥就给啥。最近看了一些申论考试的材料,不得不说,多年没有看确实是一下不知道套路要怎么走。说起来申论考试很有意思,看起来有点像问答+作文,好像可以展示“真正的技术”,但实际上是有正确答案的。方向一错,全盘皆输。这不像高考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内容也可以尽情发挥,申论最后一题小作文基本就是按特定形式、写特定内容,只是格式上不用严格按照规定来,从本质上没感觉比八股文开放多少。现在很多学生离毕业还有一两年就开始投身这种套路,养成这种思维方式自然信手拈来,这确实是深谙考试精髓的行为,虽然内心对这种投机行为深感鄙夷。
考试与答题,无非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怎么样能拿高分,就怎么做。所以也想到kpi这些“类考试”,每年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解读考核方法,并找出最轻松的路。由此就会导致很多重数量不重质量、玩弄数据、随意腾挪的情况,答得太好了有时候还会让考官惶恐,甚至自己心里都会不安。不过几年下来,似乎也毫无感觉了。只有在重要时点过完的那几天,深刻感觉到前几天的群情激昂是多么荒诞。
只是有时候一想,既然一生都是考不完的试,那些有应付套路的甚至已经算得上是easy模式了。哪天能完全只应对自己给自己的考试,可能就成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