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不是出发时的期待,也不是到达后的愉悦,仅仅就是在路上时的平静和窗外不远错过的风景。
上大学之前,一心想要去一个遥远的南方城市或者是沿海的城市。想要去的远是因为那时候的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自己一个人,带着硕大的行李箱,站在露天站台边,身边来来往往的是素不相识的人;亦或是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在一条不知名的路上渐行渐远的背景,就像这样……
那时的我觉得这两个场景带着“坚强”,“独立”,“自由”的标签,甚至还散发出自己脑补的几丝凄美。
后来这两个场景在我的生活里上演了无数次。有一天,我突然感受到露天站台等待的无奈和形只影单的背影其实有些孤独。
从13年离开那个偏远的小城镇开始,就一直独自在路上。今年年后,回归的想法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迫切,我想回去了,虽然不是再次回到那个小城镇,但是想要回到一个近一点的城市。放佛只有回到了那里,我的生活,我的事业,我的感情,才能真正的开始。
每次看到这棵树,这条路,都会想起我走出来的那个地方。
不管去哪里,都会经历在路上的旅途,这于我而言,除了奔波,更多的是一种思想自由的享受。
13年第一次从武汉到宁波,乘坐了夜间的绿皮火车,夜发朝至。第一次坐长途火车,第一次要坐一整夜的车,第一次靠窗坐。长途旅途的劳顿和车厢的拥挤嘈杂丝毫压不住激动和欣喜。一手托腮,一手拉起窗帘的角,靠着窗户一整夜,一整夜未合眼,都在看窗外的风景,哪怕窗外几乎都是黑压压的一片。
也许是从小就开始喜欢坐车,喜欢靠窗,喜欢在路上看车窗外的风景。总是希望一直在路上,没有任何繁杂的桎梏和顾虑,没有终点,就这么一直在车里坐下去,看下去,什么车都可以。
因为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所以一直钟爱各种公路片,尤其是欧美的片子。车子行驶在空旷的公路上,公路向远处绵延而去,永无尽头,路两旁是绝美的风景,无论是草地,森林或是沙漠,湖泊……
昨天晚上深夜,终于约上了人一起看《绿皮书》,不愧是奥斯卡得奖影片,影片全程细腻而又引人深思,让人发笑又有点想哭,无论是社会矛盾,种族歧视或者是贫富差距,都鲜明而且淋漓的呈现在观者面前。但其中最让我动容的两点,一是主人公们驾车南下时,一路美妙的风景;一是环境真的可以改变和塑造一个人。
今天在路上写下了这些话,虽然喜欢一直在路上,但是每次出发,都有目的地,今天的目的地马上要到啦,期待下一次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