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浏览网页,我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介绍了几个年轻人选择在景德镇过着匠人的生活的故事。
他们因为热爱陶瓷而选择了自由职业,开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一半生活、一半工作。后来,景德镇专门为这些愿意探索陶瓷艺术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专门的工作空间。
在那里,他们结识了更多同频的人,因而更加热爱上了自身所做的这份工作。
视频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疯狂点赞。有网友说去逛景德镇的乐天集市,有趣的作品太多了。
很多网友在下面留言,他们纷纷对这种工作和生活模式表示了艳羡。
A说:去一个和你同频率的人多的地方,遇到的人才会让你觉得有意思。热衷于自己的爱好, 并且把它无限可能的延伸,365天里就都会充满热情,让人活的热气腾腾!
B说:没有大城市的现实经济压力,每天为自己热爱的事物奉献劳动力,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泣不成声]
C说:手艺人真的很需要支持,他们没有被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困扰,有着自己的艺术世界,然后再用自己的作品带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比心]
D说: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景德镇的过去与现在。值得慢慢细品的纪录片[赞]
E说: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传承了国家文化,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有的时候,国家正是需要这样沉静下来的手艺人。
F:想到这样的氛围里面,交和自己近似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爱人相伴,养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们一起陪伴父母,慢慢变老,每天都有新的创作。好想这样过一生!
类似这样的留言很多很多。
我很欣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这种生活。由于互联网以及自媒体的发展,自由职业的艺术家们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正因为这些年轻匠人们的存在,他们已经成了景德镇的新的城市名片。
当有网友介绍说,景德镇雕塑瓷厂、陶溪川、陶艺街,这里有固定时间可以摆摊,其它地方开店的手艺人就更多了,到了这个城市随便逛逛你都会发现惊喜,到处都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很多网友纷纷表示特别想去景德镇看看。
我一直都羡慕这样的匠人。把热爱的事情做成事业,生活在热爱之中,工作则在生活之外。
看到这些青年,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工厂青年。我曾在一些大厂的车间看到过他们。他们每日在流水线上高速运转,快速、整齐、有序是他们的标签,简单、重复、枯燥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无限循环的重复工作,机器高速运转,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工作年复一年。
他们的产品是工业化的标准品,他们也成了工业化的标准的人,成了标准的工厂人、打工者。即使这样的打工者,如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纷纷面临着失业。
令人感叹的是,一边是都市里年轻人都挣扎在失业的边缘,另一边却是,我国众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像景德镇的这些年轻人,在小城里,做个老实的匠人,传承着老一辈人的手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生活。
像他们这样,把人生所爱当做一生的工作,乐趣何愁不多,更别提不用担心失业了。
有些人担心在小城市生活孩子的教育会有问题。
我想,人生不止升学一条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对父母的状态耳濡目染,相必早早就遗传了艺术的基因,又何必非要挤升学这个独木桥呢。
我自己也曾是教育的产物。走了传统升学、进公司的人生之路。如今已过而立之年,不是还在寻觅一个小小的自我上奋力拼搏吗?
如果年轻人很早就能痴迷于一种艺术、一种技艺、一门科学、一种自我,这是一件何等幸事!绝对值得我们提倡和大力支持。
以前我自己也完全没有任何爱好。如今,我因为爱上写作,认识了很多同频的朋友,也发现其中颇有一些,是一辈子跟不喜欢的职业作战到了人生的最后才蓦然发现了自己的潜质和内心的坚守。如今,他们这些人在自己的爱好中坚守的决心,绝对远超过原来的工作。
这样的朋友越多,却越引起了我的思考。
除了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自己的评价都很一般。他们普遍幸福感都很差。有一个朋友他明明是中科院的博士,他却称自己是“边缘人”。
那位自称边缘人的朋友,他认为自己在职场举步维艰,业务能力、心机和社交都毫不起眼。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自己资质平平,甚至勤奋刻苦、坚强勇敢这些品质也与他无关。
不得不说,这个评价低到让我意外。
而这一切,在他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后发生了改变。他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因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不拉地坚持读写,完全沉浸其中。很快,他在其中找寻到了自我。有了心灵寄托后,他开始成长蜕变(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他坦然接受了自己资质上的缺陷,如今不仅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堪,而且还在积极寻求改变。
人一旦放开了不擅长的事、不再执着于跟自己较劲后,就会变得豁达和乐观起来。
令人惊喜的是,越来越多可喜的变化发生在了这个朋友的身上。他减肥成功,并重新爱上了运动。另外,他还意外地发现:原来“善于”放弃的自己,竟逐渐变得勤奋刻苦、敢于追求起来,就连自己一直苦恼的人际关系也都变得应对有序了。
事实上,这些转变似乎就在他一念之间。放下了执念、看轻了得失后,他得到了解脱,转变也就从此开始了。不再固执于原来的不喜欢的工作、不擅长的生活,他也就迎来了崭新的自我。
蓦然回首我这一生的生活,做一个热爱写作的“匠人”,执着于自己的方寸之间,默默灌溉,悄然生长。这才是我一直想寻觅的生活。
“匠人”不仅仅在于他的“技艺”,更在于他对生活的态度。不为名利、不贪恋浮华,只有全身心的热爱。这才是它的可贵之处!
只有这样的人多起来,我们的社会才会更丰富多彩,也才更有浓浓的人味,而不是满世界浮躁的金钱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