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
阿竹抽到这支下下签的时候,她眼中难掩失落。
算卦的僧人,上了一把年纪,看起来和蔼又慈祥。他捻了一把胡子,叹口气,缓缓开口:“姑娘,缘分之事,强求不得,何必呢。”
阿竹看着僧人和蔼的面容,却觉得话语透漏着残忍。谁不知道,阿竹等的人就在这寺庙内,她却不能踏入这寺庙内慕言相见。只因他削发为僧时,向皇上提出一个请求,阿竹此生不能踏入这座寺庙,与他相见。
她与他的距离只隔了一步,却也隔了千万里,只因一个顾妻妻。
阿竹是公主,皇上老年得女,对阿竹甚是宠爱。只有阿竹不想要的,没有阿竹得不到的。慕言是个例外。
十二岁那年,有道士算出阿竹此生有一劫,活不过十八岁。老皇帝大惊失色,问可有解决的办法,只见那道士摇头扬长而去。老皇帝,日夜招大臣觐见,有臣子提出郊外的龙华寺庙,得道高僧无数,把公主送往那里暂时修行,应该有办法。老皇帝一想,这位臣子说的很有道理,而且阿竹那性子,也该收敛收敛,吃点苦头了。
次日清晨,阿竹被送往龙华寺庙。
她不知道,这一世她的劫因遇见他而开始。
躲也躲不掉,无处可逃,或许,她宁粉身碎骨,也不愿逃。
遇见他的那日,天空飘着小雨,阿竹坐在蒲团上,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讲诵经书,耳朵听着外面的雨声,心思早就跑到寺庙院内的锦鲤池里去了,不知道鲤鱼会不会因为下雨而快乐。
这时门吱呀一声开了,阿竹思绪被拉回。少年有十四五岁的年纪,身披一件蓑衣。主持看到他有些微怒,大概是他打扰了大家的听讲。
少年似乎是习惯了,走上前在主持耳边讲了几句话。主持来不及吩咐大家,就随少年离开。大家也习以为常。
阿竹对大家的态度很是好奇,于是一路偷偷跟随来到一间茅草屋内。屋内时不时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声音弱弱小小。阿竹用手指在窗户上抠道小口子,看到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孩,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主持帮她放了血,又开了药方,方才离去。
慕言照顾女子入睡以后,开口讲了一句,“出来吧,还要藏到什么时候。”
阿竹怯生生的从门后走入屋内。慕言并没有问她是谁,或许看阿竹穿着打扮,已知道不是普通人。
慕言给她倒了一杯茶,恶狠狠地说道:“如果你要是敢将我们的行踪讲出去,我就杀了你。”还没说完,阿竹便被一口茶呛到,顺了几口气,便骂道,:“姑奶奶我是这么不讲义气的人嘛。”慕言白了她几眼,阿竹不知不觉羞红了眼,心里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男子。
阿竹每日没事就来,帮忙照顾顾妻妻,顾妻妻,原是,官员家的女儿,官员一家因罪入狱,体弱多病的顾妻妻被偷偷救下,托付给了远房贫困潦倒的亲戚,也是孤儿的慕言。
阿竹知道以后,越发觉得慕言重情重义真好,只是她那时不明白,慕言除了对顾妻妻有着责任,同时还有男女之情。
很久以后,阿竹想起,她与慕言,顾妻妻,其实她一直是局外人。她的泪,笑,爱,恨,他们不曾,让她在他们之间融入一点感情。她永远被关之门外。
那夜,龙华寺庙被官兵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火把照亮了整个龙华寺庙。阿竹被彻夜带回皇宫,主持在房间里自尽,顾妻妻被当夜斩首,慕言被带回天牢。一切都像是预谋已久,又那么措不及防。
那几天雪下的很大,阿竹跪在雪地里,祈求父皇饶他一死。朱红色的大门始终紧。雪纷纷洒洒,她的身体几乎要被冻僵了,她临昏迷前看到门打开,他向她走来。
三日后,她苏醒,他被赦免。他自主要求削发为僧,此生闭门不出,也请求皇上,不让阿竹有生之年踏入龙华寺庙半步。
四年后,阿竹再次站到这里。这次她求了一支签,后天她就要去和亲了。阿竹拿着这支下下签,向山下走入,没有回头。
三日后,和亲的队伍启程去往临国,半个月后,顾妻妻一家被平反。
半年后,阿竹因心疾去世。
得知这个消息时,慕言手中的经书突然滑落在地。他望了一眼,窗外,不远处有一对鸳鸯在嬉戏。顿觉湿了眼框。
(完)
后记,那日慕言被带到朝堂,皇上让他在阿竹与顾妻妻一家平反中做出选择,慕言选了后者。
无戒学堂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