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阅读好,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我现在才发现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去阅读,我能从阅读中获得什么。回顾十几年所收到的教育,除了在考试中有所谓阅读理解的题目外。老师从来没有正真教我们如何阅读,为什么阅读。通过最近看的《思考,快与慢》和得到上的一些文章,我愈发觉得人的思考能力有着天生的落后,或者说太过简单。回想起很久之前政治课老师说苏格拉底的“知己不知”是多么可贵。而我似乎现在才正真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大脑中系统1的运行可谓是有统治地位,再加上系统2自身的懒惰和软弱,那还能指望我们做出什么有价值的判断呢,更别说我们能得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了。卡尼曼在书中第二部分反复说明了我们系统1喜欢做出直觉判断,而且这些往往有问题。当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量的时候,所谓的判断和瞎想差不多,除非你真的去关注基础的数据。这一点也让我警醒,在阅读上我们不是也经常模棱两可,概念模糊,似是而非吗?如果阅读没有让我们更明白,我们和没读是一样的。那么标榜阅读是自己的习惯也没有意义,这个和你喜欢上网打游戏一样low。
这个问题真是细思极恐,老是想着一年读多少本书的人(包括我),没有真正读懂一本书又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当我读了卡尼曼的论述以后,发现人会习惯性的去解释发生的现象哪怕自己一无所知。那么我们在阅读时会不会也是习惯性的告诉自己读懂了呢,我想恐怕如此。因为高质量的阅读必然消耗系统2,而我们习惯利用系统1已经建立的感受和经历去理解一本书,仿佛自己好像很懂作者,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想想都可怕。
我对李笑来老师了解不多,对他个人的一些行事作风也不甚理解。但他的文章中真的分析的很到位,没有鸡汤和励志。特别是关于阅读中要注重概念和逻辑的问题简直道出了我们教育的缺失。估计大家从小到大没有专门的课教授逻辑和概念吧。突然想到自己高中物理学的一塌糊涂,就是各种概念不清晰,不区分,不比较。借助卡尔曼的分析,当我们没有清晰明确的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的因果关系,我们只能用直觉了。那么在阅读上可能大多数人都是用直觉在读书,感情读了大量的书没有进步还真的正常。
我开始要向《精要主义》中提倡的那样,把自己手头上有价值有难度的书研究透彻,反复研读,不去在意书籍的数量和信息的更新。在读书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系统2,让自己从潜阅读的陷阱出来,这也许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所以那些问读书有什么用之前,我想问问你们真的会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