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聊聊什么是“好的信息”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各种新闻充斥在我们身边
那在讲什么是“好的信息”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坏的信息”
在我看来,“坏的信息”里面的“坏”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以结果为导向,讲述片面的部分的事实
比如说你看到一段话讲“难过是不好的,我们要积极阳光的对待生活”这个结论,然后再各种举例子讲难过是怎么怎么不好,积极阳光的人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这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它讲述的并不是全部的内容,而是它想证明它结论的部分内容
它的危害是什么呢?就是它会对读者进行价值观上的强输出,使得读者变得片面、偏激,非黑即白,时间一久,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跟观察这个世界的能力
2:以传播为目的,而不是启发思考为目的
坏的信息会想尽办法调动观众的情绪,比如愤怒、伤心、兴奋这些,让观众情绪有强烈的“起伏”,包括标题党、八卦新闻等等
它的坏处是使得观众丧失专注力跟自我判断能力
3:“正确”的结论
“坏的信息”会简单粗暴的把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或者一种行为分为“好”或者“坏”
这种“正确”的结论也特别容易流传开,原因是:读者可以不用费脑
读者没有耐心去思考,他们想要的是一个粗暴的结论:“你告诉我结论是什么就可以了”
观众不关心事件,他们只关心结论
4:群体效应
这类信息会把读者分类给一个标签,比如“男人”、“女人”、“南方人”、“北方人”等等,然后为这些标签树立一个“假想敌”
比如说“男人太累了,女人应该怎么体谅男人的不容易”,再比如“南方人不够大气没有北方人豪爽”等等这些都是群体效应
它之所以有市场,源于人性中的“部落效应”
这里多一句嘴讲讲什么是“部落效应”
那就是在远古时代我们生活在部落里面,我们得站队,得有伙伴,这样我们才能有安全感,才不会被部落驱逐或者冷落,久而久之就导致了我们各自认同自己认可的圈子,而去贬低、嘲笑、打击跟我们不一样的圈子
好,说完了“坏的信息”这个简单的分类以后,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坏的信息那么多?
我能想到的答案有两个
第一个:深度思考的自媒体太少了
现在大部分自媒体都是趋利的,沉不下心来思考跟研究,而且即使有部分人愿意这样做,他们输出的内容也并不受市场的欢迎,相反那些“爽文”能够给他们带来不错的收益,相比较下来,自然会有很多自媒体流向“坏的信息”这条河上
第二个:人,是喜欢“坏的信息”的
人的大脑是不喜欢思考的,那些“爽文”能够给他们带来情绪满足,直接给他们观点跟结论,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思考,相反你传播的信息是去让他思考,那他们就得“费劲”,“坏的信息”不仅能够让读者产生各种情绪,还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归属感、安全感
一个一个愿挨导致这条河流越来越宽
讲完“坏的信息”,我们再来看看“好的信息”
我也是一名“信息传播者”,在我看来,“好的信息”应该具备下面几个条件
1:“平等”对待
把读者看成跟我是一样的高度,尊重读者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
2:给予“思考”而不是“传播”
以“思考”为目的,而不是以“传播”为目的,“好的信息”是给人以“思考”的,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跟想法,给读者启发,而不是利用人性达到“传播”的目的
3:像“礼物”而不是“快餐”
对于输出信息的作者而言,他写的信息应该像一件“礼物”一样,是珍贵的、发光的,并且有营养的
作者应该是恋恋不舍的拿出来给别人分享,而不是像“快餐”一样只为了满足别人的“爽感”
4:经得起时间的冲刷
“好的信息”应该是一段成长的见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是有价值的,很多“坏的信息”它的保鲜期也就两三个星期最多半年,过了这段时间它就会失去热度,就会被“时间”冲刷掉
5:允许被否定
“好的信息”有一个属性,那就是:永远做好了下一秒被否定掉的准备
永远做好了“我讲的是错的”的准备
对自我怀疑,永远是“好的信息”能够继续走下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