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阅读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时常被一些事情中断,自己也总是把握不住自己,任由懒虫作祟。离上一篇读后感的发表时间,又过去了一周,这一周里,我记录了发生在两个孩子身上的故事,以及自己内心的情绪梳理,再加上自我叙事的修改工作。可以说我的生活是充实的,与此同时我每天都坚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本书的阅读。但阅读的效果不佳,主要是未做到勤于思考,勤于做笔记。所以,我不断地鼓励自己改变现在自我放逐的状态。没有时间在手机上梳理读书感受,可以在读书时,把自己的瞬间思考记录在书的空白处,之后再慢慢整理。
这本书,我读到了第二编中的第三章指导思想,这一章节主要澄清“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实验学校的相关案例进行说明。阅读中感触颇深的是“成人与成事相结合”的基本思想。“新基础教育”的学生工作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成长的,对学生生活的关注、研究与重建,尤其是重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的生活,是学生工作的核心。[1]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待学生工作应存在怎样的教育思想?通过作者对具体案例的陈述,我得到了如下启示:
一、在班级建设中要根据问题设计活动
这里主要强调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班级建设中,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比如,黑板报设计、班级岗位工作、大扫除活动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共性的问题,需要班主任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加以解决,让学生学会反思并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同时作为班主任一定把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创造性地进行班级日常生活的重建。在班级日常生活中,注重学生工作的整体综合性,不要把学校活动当对一项任务来看待,要把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也进行整合,以整体的思维方式和整合的工作方式来工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例如,本班这个学期又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尽快地熟悉学校环境和所有同学,经过孩子们的商讨决定举办一场小型的欢迎会。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并带着新同学参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一边走一边介绍,相处十分融洽。这个活动是孩子们自发组织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分配任务,每个地方都有一位讲解员,遇到讲解不全面的地方,大家互相补充,很有默契。当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地遇到了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引导,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在教育问题上要形成全程综合意识
学生在学校,在班级的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成长。终生教育理论倡导从生命全程的意义上看待人的生存与发展,教师对学生成长教育也应具有长程的眼光、长效的追求。作者例举了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与美国教师特林·芬瑟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全程视野展开研究,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价值进行描述。通过这段文字,我初步理解了全程意识的含义。在学生成长教育问题出现之前,教师就应该有所设想,超前意识到并做好长久的规划。18年的班主任,在学生的习作教学方面,我曾对整个六年的习作内容进行设计,但从未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过规划,真是感到惭愧。从现在开始,应该还不算晚,努力做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研究学生的成长状态,设计新的教育工作;关注诸多教育主题,学生群体、家长、各学科教师等,形成教育团体;关注多种教育资源所内含着的教育力量,包括班级的文化、制度、岗位建设,网络平台、微信群的利用,以及学校,家庭的生态环境,综合一切可以促进学生成长的资源开展教育。
三、在活动设计中要遵循学生成长需要
所谓成长需要,是从成长、发展的角度,认识、体悟当前学生的成长,发现学生当下已经显现出来的成长可能性,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生当下呈现出的、必须解决否则很快就会影响学生成长的一系列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显现出的新的兴趣、爱好,能力的提升,才华的展现等需要。[2]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各项活动的设计目标要站在学生成长的立场。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我们要遵循差异,要保持应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希望、新可能的敏感度。例如,本班学生已经升入三年级,对班干部的岗位设定与评选很感兴趣。全班七个孩子准备设立七个岗位,达到人人有事做,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对二年级担任过的岗位有哪些不喜欢的因素?为什么向往现在选择的岗位?找到问题原因再开展竞选活动,会更有意义。同时怎样设定岗位?评选规则标准是什么?怎样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突出自己强项,形成学生发展的生长点?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解决。
四、在教育活动中要形成系列性、有机性
本班活动始终停留在点状、零散的状态,无法形成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阅读,我更加明确自己为什么无法做到活动的系列性与有机性?首先,自己缺乏关注具体、关注差异、关注联系、关注互动。具体的事与人,学生之间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家庭、社区、学校的联系,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互动。其次,活动内容简单重复,不能层层深入,缺乏纵向的延伸与横向的扩展。对于同一主题的活动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段逐渐提高要求,例如,本班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开展的自然主题活动,从植物种植与观察,到走进家庭观察各种动物,再到利用自然物质制作粘贴画等活动,看起来很丰富,但没有深化与更新,随着年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应有更深入的体会和感悟,不能只停留在书写观察日记、交流观察感受上,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进行挑战,所以我初步设想以后的活动放手让学生策划。同时要把内容进行拓展,形成多维度活动,不能只是观察家禽、家畜,花、蔬菜、树木。要把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秋霜冬雪,自然景观,美丽的村部建筑,浓郁的树林,冬季的雪景,纳入我们的自然主题活动。并注重具体活动的前移后续。所谓前移,意指活动前期所作的准备、开展的必要教育活动,但绝不能是简单地准备节目、背诵台词;所谓后续,意指本次活动之后,要有进一步的后续教育安排,或落实主题教育活动中生成的各类要求,或监督检查落实情况,或提高要求、开展更高层次的教育活动。[3]以此形成系列性的活动。
活动的有机性则强调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梳理,强调具体的活动主题与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岗位建设与小干部培养、学科教学工作的具体整合。[4]通过活动的具体实践过程,我将慢慢理解和体会教育活动中的育人价值。
五、在自身转变中要提升专业品质、专业能力
作者例举一位小学班主任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进“成事”的简要历程,给我们呈现了一位善于研究、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优秀班主任形象,提供了她的一些学生工作经验,特别是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她的成功转型给了我希望,让我看到,班主任可以在自身的转变中走向专业,走向成长,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在成人与成事相统一中成就自我。
教育的改革需要所有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我们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改变学生工作,做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2][3][4]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85,9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