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春,陕西的世家大族子弟。从小就很喜欢弹琴,哪怕是在旅途中,也要带着琴。
客居在山西,路过一座古寺,将马栓在门外,暂且在古寺休息。走进古寺,看到一穿着布袍的道士,正在走廊上打坐。道士的竹杖靠着墙壁,布袋里装着琴。
温如春看到自己喜爱的琴,因此问道:“道长也雅擅此道吗?”
道士说:“也不太擅长弹琴,愿意跟着擅长弹琴之人学习罢了。”于是从布囊里取出琴,递给温如春。
温如春接过琴,仔细看,琴上的纹理很美妙,拨动琴弦,琴声清越异常。温如春大喜,将琴摆好,弹了一首短小的曲子。
道士却只是微笑,似乎不太赞赏温如春的琴技,温如春这才穷尽本事的弹奏。
道士却嘲笑道:“弹的也不错,也不错啊!只是做贫道的老师,恐怕还不够格。”
温如春听道士说的大言不惭,将琴送回道士,请他弹奏一曲。
道士接过琴,将琴放在膝盖上,才刚拨动琴弦,顿时觉得一股和风吹来;又弹顷刻,百鸟飞来,都停在树上,静静听道士弹琴。
温如春看到这番奇景,大惊之极,跪在地上,求道士教授琴技。道士再三将其中技巧说给温如春听。
温如春侧耳,仔细倾听,稍微能懂得其中诀窍。道士让温如春重新弹奏,亲自指点纠正其中不合节奏之处,说:“你学会这些,在人世间再无对手。”温如春于是更加勤奋练习,习得道士弹琴绝技。
后来,温如春回来,离家还有几十里路,天色已晚。天降暴雨,没有地方投宿。道路旁边有一小村庄,急忙走上前。
来不及仔细辨认,看到一扇门,匆匆跑进去。登上正屋,却一个人都没有。
俄而,看到一女郎走出来,年龄大概十七八岁,美貌如神仙。
女郎抬头看见温如春,大惊,转身朝里面走去。
温如春此时刚好还没成亲,很喜欢这女郎。
俄而,一老妪出来招待客人。温如春说了自己姓名,并且求老妪让自己在这里借宿一晚。
老妪道:“借宿自然无妨,只是家中没有多余床榻;先生不嫌弃的话,就在地上铺草做床。”
少顷,老妪拿来蜡烛,将干草铺在地上,十分友好。温如春问老妪姓氏。
老妪道:“姓赵。”
温如春又问:“我刚才看到的女郎是何人?”
老妪道:“这是宦娘,是老身的侄女。”
温如春道:“小子不自量力,想娶宦娘为妻,如何?”
老妪蹙眉道:“这我可不敢答应。”温如春询问原因,老妪只是说其中有隐情,一言难尽。温如春只有怅然若失,放弃而已。
老妪离开之后,温如春看这干草已经腐烂,还有些潮湿,实在不是能睡觉的地方,因此正襟危坐,取出琴,放在膝盖上,弹琴,打发漫漫长夜。雨停之后,趁着夜色,回家了。
温如春所在县里,有一位退隐在家的高官,葛公。此公喜欢文人。
温如春偶然之间到葛公家里拜访,受葛公之命,弹琴。门帘内隐约有女眷在倾听。忽然微风吹开门帘,看到一刚成年女子,容貌绝世。
原来,葛公有一女儿,小名叫良工,擅长词赋,周围人都知道这女子很美貌。温如春心中微动。回家之后,和母亲说,请媒人到葛公家里说媒。
然而,葛公却因为温家已经日渐衰败,不答应这门亲事。
然而,良工却自从听到温如春的琴声之后,心下已经倾慕于他,每天都想着能再听一次温如春弹琴。
然而,温如春因为说媒未成,心情很是沮丧,不再踏足葛公门楣。
一日,良工在园子里,捡到一封很旧的信纸,上面写着一首词,词牌名是《惜余春》,这首词是这么写的:“
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
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
甚得新愁旧愁,刬尽还生,便如青草。
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
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拼弃了!
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
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
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良工将这首词反复读了几遍,心下很喜欢。回家之后,拿出书信,又将信纸上的这首词誊抄了一遍,放在桌案上。
有事出去,回来一看,桌案上的信纸不见了,以为是被风吹走了。
刚好葛公路过女儿闺房门口,捡起信纸,以为是女儿写的这首词,很是厌恶女儿写出这样的淫词。
把信纸烧了,也没忍心将女儿写淫词这件事说出来。只是急着将女儿嫁出去。
隔壁县布政使大人,刘先生的儿子刚好派人来求婚。葛公很喜欢这刘公子,然而还是想亲自看看本人。
刘公子穿着盛服来了,仪容秀美,葛公大悦,盛情接待。离开之后,在刘公子座位下看到女儿的一只鞋子。
这下葛公顿时厌恶刘公子行为轻薄,因此派媒人去告知刘公子此事。刘公子极力辩解,说此事自己不知情;葛公听不进去,最终也没答应这门亲事。
之前,葛公有绿菊花的种子,很是珍惜,不愿意传给外人。女儿良工将绿菊种在闺房里。
温如春庭院里的菊花,其中一两株忽然变成绿菊,朋友听说此事,都亲自登门观赏绿菊;温如春也把这绿菊当做宝物一般对待。
早上,温如春去院子查看绿菊,在绿菊旁边捡到信纸,上面写着的正是《惜余春》词,反复阅读这首词,却始终不知道这词是从哪里来的。
因为“春”正是自己的名字,《惜余春》既可说是珍惜剩余的春天,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是珍惜我的温如春。
温如春这下心里更加疑惑,在这信纸上加上一些批语,评语颇涉猥亵之词。
刚好,葛公也听到温如春家里有菊花忽然变绿,很是惊讶,亲自登门观看,看到这首词,于是取来观看。
温如春因为自己在词后面加了一些颇为猥亵的评语,从葛公手里一把夺过信纸。
葛公仅仅读了信纸上其中一两句词,顿时想起来正是之前在女儿闺房门口捡到的信纸。很是疑惑:自己明明已经烧了,为何这信纸会重见天日。并且怀疑这绿菊的种子就是女儿送给温如春的。
葛公回家之后,将自己心中所想都告诉夫人,让夫人去逼问女儿。
良工大哭,说自己什么也没做,被母亲逼问太急,要寻死。然而因为这些都是葛公的推测,没有真凭实据。夫人害怕这件事慢慢传出去,想着不如将女儿嫁给温如春。
葛公答应,派人将这消息传到温如春家里。
温如春大喜。这天,温如春喊来朋友,办了一场绿菊宴席,焚香弹琴,欢饮到深夜。
回家睡觉,温如春的书童听到琴声,却没看到人弹琴,还以为是其他下人在开玩笑;弹了许久,这才领悟到遇到鬼了,赶紧去告诉温如春。
温如春亲自去看,果然只听琴声,不见其人。琴声生硬,不流畅。好像是要效仿自己,却没这个能力,勉力为之,自然琴声滞涩。
温如春点上蜡烛,突然冲进房间,却还是看不到人影。温如春于是带着琴离开房间,这才没了琴声。
心下想到,可能是遇见狐狸了,知道这狐狸想拜自己为师,于是每晚就弹奏一曲,而且讲述其中弹奏技巧,就像她老师一般。夜晚,躲在一旁偷听。过了六七天,这狐狸的琴技提升很快,琴声很悦耳。
温如春到葛家迎亲,和良工各自讲述信纸和绿菊之事,这才知道两人能结合的原因,却始终不明白,为何有这么多巧合。
良工晚上去听狐狸弹奏的琴声,听完之后,对温如春说:“这不是狐狸,琴声凄楚,听来像鬼声。”温如春却不太相信。
良工因此说道,自己嫁妆里有一面古镜,可以照出魑魅魍魉,拿着古镜,突然冲进房间;点燃蜡烛,果然有女子在这里。
女子见自己被发现,仓皇之间,跑到屋子角落,不再能隐身。
询问,这才知道,此女子就是之前避雨之处,老妪的侄女,宦娘。温如春大骇,仔细询问。
宦娘这才泫然欲泣道:“我是帮你们二人做媒,又没做什么怀疑,为何要苦苦逼问?”
温如春让良工先把镜子收起来,说好让宦娘不准逃走;宦娘答应。
良工这才把镜子装进布囊里。宦娘远远坐着,悠悠说道:“妾身本来是太守的女儿,已经死一百多年了。从小就很喜欢弹琴,弹筝;筝已经很通晓,只有琴一直未能得到名师指导,九泉之下,还是觉得很遗憾。
之前温公子来避雨,听到公子雅奏,心下很是向往;又恨自己是鬼物,不能伺候公子生活起居。
因此悄悄为公子撮合佳偶,以此报答公子传授琴技之恩。刘公子座位上的女鞋,《惜余春》这首俚词,都是妾身做的。报答老师,我也很尽力了。”
温如春,良工夫妻二人都拜谢宦娘。
宦娘道:“公子的琴技,妾身大部分都能领悟;但还是未能达到公子弹琴的神韵。请公子再为妾身弹奏一次。”
温如春答应,一边弹奏,一边详细讲解其中诀窍。
宦娘大悦,说:“妾身如今已经完全学会师父的琴技了。”正要起身告辞。
良工本来就擅长弹筝,听到宦娘擅长弹筝,想听宦娘弹一次筝。宦娘也不推辞,弹的调子和曲谱都不是人世间所能听到的。
良工依着宦娘筝声打节拍,请求宦娘教自己弹筝技巧。宦娘拿着笔,写了十八首弹筝的曲谱,又起身告别。
夫妻二人苦苦挽留,宦娘凄然说道:“公子和夫人琴瑟之好,你们二人既是夫妻,又是知音;我薄命人怎么会有此福气。如果有缘的话,我们来世再相聚。”
说完,宦娘拿出一幅画卷,递给温如春,说:“这是妾身的画像,如果你们不忘记我这媒人,就将我的画像挂在卧室。高兴时就在我画像面前上一炷香,弹奏一曲,这就是我莫大的福分。”
说完,宦娘走出门去,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