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川叔讲了关于身份转换的问题,讲了步入职场之后你最需要解决的个人定位问题,这个章节我们聊聊关于个人成长的问题。
其实我始终都觉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成长背景和轨迹,所以成长的方法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一些方法,甚至是感触,适合我,对我有用,但不一定适合你,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都希望大家自己去尝试和总结属于自己的方法。
我接下来要分享的四条我的成长之路,只是我自己的总结,希望你借鉴的是其中的逻辑而不是完全拷贝方法。
成长之路1:模仿成长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需要模仿成长?
当你觉得自信心特别不足,甚至是严重下降的时候。
模仿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我之前在我的第一本书《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当中分享过老孙的故事,那是我做领导带团队的第二年,我特别辛苦,受到下属的质疑和挑战,我无法搞定,第一次怀疑我自己的能力。
老孙那时候是我们的总经理,我特别崇拜他,不论是接人待物,还是带领团队,我当时非常想像他一样,既平易近人又极富领导魅力被下属尊重,但是这话我没办法问,因为我们俩没什么私交,而且这个问题很空泛,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模仿老孙这件事是我一次无意中想到的。
当时我想,都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既然我身边已经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还这么崇拜这个人,那我为什么不能向他学习一下,哪怕知道自己的段位不够格,先从一点一滴模仿开始做起总可以吧?
老孙那时候特别爱喝茶、信佛、懂养生,我也开始买茶具,开始请几本佛经,开始看养生的书,直到有一次他路过我的工位发现我在喝茶,就很诧异地问我喜欢喝什么茶,我只能实话实说,讲自己还是个新手,也不懂,只是最近开始喜欢,才喝的是绿茶,因为觉得最近上火了,所以喝点绿茶降降火。
老孙就说,这都秋分了,别喝太寒的茶了,我那有白茶,消炎也降火,你想喝一会来我那拿。
就这样,我和老孙因为茶的事儿更近了一步,之后他每次喝茶都会带上我,因为看到我也喜欢佛经,就讲一些他去禅修的事情给我听。
其实现在想想,我当初本来是以为先学个皮毛,却不成想这个意外之举会让我们之间又了进一步的话题,想来这也是歪打正着吧?
模仿这件事很容易让被模仿者有一种我们价值观相似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多了几分亲近,反而更容易获得进一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这一点就好像有人总是吵着说要认识一些业界大牛或者是大咖一样。
你加了大咖的微信这不叫认识,你想让大咖认识你,你可以先从模仿大咖开始。
如果大咖也是一天更新一篇文章,你也模仿大咖这么努力,之后遇到问题拿出这些成绩去问,总好过你啥都没做直接取经要来得更容易让人信服,效果也更好些。
成长之路2:读书成长
关于读书这件事,年轻的朋友一定要纠正一个错误,读书这件事不是毕业之后就结束了,学习一定是终身的。
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世专业知识,但真的去实际应用的时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毕业之后要及时补充专业知识,这不是要求,是必需。
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读书成长,并不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这一块,因为必备的能力是一定要掌握的。
我们说的读书成长这件事,是你毕业之后做补充专业能力的同时,能否做好本专业的延伸阅读,以及和这个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
还有就是你是否有自我测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不是有很多的漏洞,有没有尝试去补充和完善。
读书,一部分肯定是为了学习,而更大部分则是为了完善和主动去搭建自己的系统知识结构。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四肢比例要协调发展一样,一旦偏科严重就容易畸形。
比如过分注意业务能力的补充,沟通能力不跟上这不但会带来与人合作的问题,更是会对你日后升职带团队产生一定的影响。
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追求薪水的增加上,不做好内心抗压和成长路径的建设,肯定会带来财富满足后的无力感,以及重压之后承受不了而心理防线崩溃。
以上这么一小段的总结看似简单,但川叔却用了七整年才明白。
当年我来北京之后就转行,频繁的换工作让我不但没有时间去深挖和学习,更让我一直都特别急急火火,生怕被甩下。
那段日子真的是身心俱疲。
直到后来我还完外债,重新打开自己的交友模式,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储备的时候,才发现我一直读的最多的,除了专业书就是小说,真的是单一的可怕。
于是我有计划的开始丰富自己读书的大品类,从名人传记到团队带领,从早年不知道如何区分书的好坏,到逐渐养成自己的标准,读对自己路子的书,这些都需要一一的探索和修正。
读书会完善你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一旦去做,势必会面临接下来的这个成长路径。
成长之路3:犯错成长
有实践就一定会有犯错,而有的时候一次印象深刻的错误,要抵得过十次赞美。
因为赞美你只会看到自己的成绩,但是犯错你会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漏项和不足。
我曾经在成长过程里遇到过最大的一次错误,是才进这家公司的时候。
因为当时还是新人,所以一直都特别想急于表现自己,于是在做一次培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特别大的错误。
那是一个五百人的培训活动,我负责准备工作,在那之前我已经做了好几次,虽然名义上算是轻车熟路,但是因为人手有限,而且大家都略显疲态,有太多的事情都需要我亲历亲为,于是这次的活动因为我的疏忽,我遗忘了一个最重要的道具。
当时董事长在现场,活动还有五分钟马上就要开始了,而当时我完全吓蒙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补救。
当董事长追究责任问起来的时候,我看看周围几个高管和领导都把眼光望向了我。
逃避是肯定不可能的,你的上司这时候也不可能替你背锅,我犯错我就要承认承担,于是我哆嗦着站起来说,这是我的责任。
老板看了看我没说话,用了一分钟想出了暂时的代替办法,这件事算平稳过去。
为此我做了深刻的总结,那之后的所有活动不但要有流程表,还需要有物料清单以及人物联络单。
我很庆幸那次我遇到的是一个解决当下问题的领导,如果遇到的是一个脾气暴躁,或者喜欢不依不饶的领导我会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大概不论对方骂我什么,我也都只能忍着吧?
新人犯错是正常的事,被骂被教训也是正常的。
没有震撼教育,你无法印象深刻。
关键是,挨骂之后你得去总结,下一次减少错误,这样你的骂才没有白挨。
对员工而言,任何的错误买单的都是企业和组织,因此从这个角度去想,也许被骂也就没那么伤心了。
成长之路4:等待成长
这是川叔总结的成长之路的最后一点。
当你做职场里经历了以上种种之后,你逐渐开始觉得游刃有余,但焦虑也许就随之而来,你可能会觉得你都只是做重复再重复,你的热情开始下降,甚至会怀疑说是否就是人们说的瓶颈期?
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任何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就和小苗萌芽一样。
游戏人物升级,也是需要不断打怪最后才能升级,我们也一样。
从未知到已知很容易,从已知到熟练,从熟练到优秀很难。
怎么把你觉得重复的工作做出点小意思,这个不是工作或者方法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
川叔去年做了五十场演讲,走了六个城市,你说这个演讲里有没有重复的主题?肯定有。
那怎么才能让重复变得不那么单调和无聊?
你需要自己设定主题,不断去给自己提出新的、好玩的要求。
比如最开始的时候我做演讲,完全没有经验,所以全靠一身蛮力在拼。
但是做了三次之后就会有总结和提升,十五次之后就容易陷入麻木的状态,这时候我需要更改自己的开场方法,增设和删减环节。
比如开始的时候做一个小调查,观察一下大一大二同学们关注的侧重点,和大三大四关注的侧重点区别做哪里?
如果今天我要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讲一个小时,我要重点突出什么内容他们会觉得更有兴趣,互动性更强?
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去提升自己?
下一次如果遇到同类型的情况我要如何做现场去调整我的演讲节奏和主题?
你看,用这种方式一调整,根本就没有重复的单调感,反而觉得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战和冲击。
能不能做乏味的重复里找到属于你的成长乐趣,这才是你的智慧。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这一次职场新人的三件武器川叔用了连载的方式撰写,希望能对才步入职场的新人有些作用,也希望如果你觉得不错,能把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