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大概是从六月最后一天小白去了喵星开始,七月的第一天,我从公园出来看到一只可能刚满月的小猫咪,当时很想把他带走,可是我没有能力,站在他跟前纠结徘徊,他自己踉踉跄跄从大门走出去,希望他好好的活着或者有好心人能捡到他。
七月,是低谷期,但我依然有所收获。看了日落,(今年看的日出在东巴谷)风很舒服,在孤独的顶点认识一个老乡,看了高中时就很喜欢的小众歌手live house演出,被一同的小姐姐共情,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们见面的第一句她说希望你快点找到工作。七月的一些关键词,摆烂,自我怀疑,焦虑,迷茫……想看书打开书却基本没有读完一本,已经找不到那种心流状态。我常常会问自己,主动选择痛苦是必要的吗?这会迎来更好的自己吗?我是在硬撑吗?主动选择孤独是对的吗?那天看完电影《芭比》,很好听的片尾曲《what was I made for》唱出了我的心声。月中有好几天我陷入一种恐惧情绪里,甚至我都不想出门,不断地拖延。有时候会想,是不是也许,学会好好爱自己,给自己疗伤比那些什么狗屁工作重要多了,能把前者做到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像是天气,不喜欢北方冬天的萧瑟,就要接受南方闷热潮湿的夏天,很多事不能两全,选择自由就要面对孤独。
我也感到很幸运有人能够一直陪伴我,尽管我们并不在一个城市。她说,“很想带你走走,但是我自己的事情还没解决完。但是可以给你带来好笑猫咪。”她就像一个小太阳,分享生活的趣事。
也很遗憾并不是能跟那些与我们看似相似的人建立内心的链接。当j对于我不工作的状态感到不解,她似乎开始“教育”起我来,我表达了当别人对我过分关心会让我感到有压力,我没想到晚上她又会讲起来这个话题。不顾庆幸后来她都不找我聊天了,说真的我们生活真没多少交集,她找我更多是分享她的日常,然后同样的内容发到朋友圈,而我对她没有很多分享欲。她的确读了很多书,她是一个极简主义的人,她很优秀,有自己的事业。这一次让我更加确信让两个人建立深层次内心链接的也许并非是那些优秀。另一位在网上认识的c,我们也有很多相似,同样我对他可以说没有分享欲,有几天我突然觉得他天天找我让我觉得很有压力,庆幸的是在我想要表达这种想法的时候,他也不每天找我聊天了。有点可笑的时候认识一个多月我们也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他在讲自己。这些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也许我真的有适合做疗愈师/咨询师的特质,但今后不能再做免费的“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