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可能是整篇里面谁也没想到会立地成佛的角色,但他圆寂钱塘江潮信来时的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却一语惊人。梁山一百单八将,上应星辰,下界历劫,逼上梁山的,自己上梁山的都有,但最后拼拼杀杀,轰轰烈烈之后能得善终的却是不多。杀人放火,喝酒吃肉的花和尚鲁智深立地成佛简直就是其中的异类,那句“今日方知我是我”仿佛从另一种方式告诉读者这里一群人的喜怒哀乐没有个体,都是群体,我哥哥,我兄弟,我哥哥的哥哥,我兄弟的兄弟等等。所以,当梁山泊曲终人散,死伤殆尽,众英雄里最后还能有自己归处的十分难能可贵了。“懂事”的宋江杀了自己的好兄弟李逵,“懂事”的林冲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到丧家之犬,“懂事”的忠良之后杨志成为阶下囚的原因是杀了个无赖,“懂事”的梁山泊帮大宋灭掉了其他造反的田虎方腊,最后基本团灭,至于那一地贫病的百姓,满目疮痍的山河,谁又去管他!
鲁达,开始是个孤儿,后来是个和尚,中间在宋代边关经略府从军,从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到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镇守渭州,让一位父亲专门派去保护自己的爱子,足见鲁达武力值奇高,是一员让人信赖的将领。《水浒传》里的故事是一个人物出场后沿着他的命运轨迹,写他遇上的事,遇到的人,然后慢慢展开,编织成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络,展示宋朝当时的方方面面,不管你当时身处宋朝什么地方,有着什么样的身份,这个朝代的洪流都会裹挟着洪流中的“鱼虾”一泻而下,死伤不论。鲁达就是九纹龙史进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梁山好汉从纨绔子弟到丧家奔突后的一路上遇到的一个天罡星,也是由鲁达开启了水浒传里从乡村到东京这样大城市的场景转战序幕。
鲁达的主要故事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一代代的读者男女老幼耳熟能详,评书、戏曲、相声、电视剧、电影,甚至教科书,我在第一次读小说的时候,记住的却是五台山方丈给他赐名的时候的偈语: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光大,赐名智深。鲁达正式变成了“六根清净,无牵无挂”的鲁智深了。
佛家讲修行,各人修各人的佛法,同一本经书,解读万千,甚至不会读经书,还可以有顿悟一途。但在不同时代,宗教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是一个竭力想出世,却其实入世甚深的社会角色,教义是教义,行为是行为,既有得道高僧,也有酒肉和尚,宋朝,北宋,国寺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放印子钱的地方,僧侣的度牒是一个很神奇的身份证明,变成鲁智深的鲁达的经历当然就更神奇了。区别武松、公孙胜这些宗教人士,鲁智深没有亲人,没有师门,他始终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李白写《侠客行》,一路仗剑,鲁智深更中意自己的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杀将开去刀下几无无辜之人,简直难得。鲁智深可以说活得十分自我,也可以说十分旷达,行走人世间,几无牵绊,“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路行来都是偈语,何人能主宰他的命运,可见除了他自己,就剩老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