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6月,《柳叶刀》在国际知名的医学期刊上刊登了一篇关于1990至2017年间中国34个省市(港澳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十大死因分别为:脑卒中、心肌梗死、肺癌、 COPD、肝癌、车祸、胃癌、阿尔茨海默症、新生儿疾病、高血压心脏病。
其中,排名第一的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中风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更高,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中风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3大特点。据统计, 我国是全球中风率发生最高的国家,平均每6秒就有一人突发中风,每20秒就有一人因中风而死亡。
中风后遗症导致的残疾率,更是高达70%左右,直接表现为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同时给患者家庭也带来巨大负担。
2
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以下症状,要尽快就医:
1)第一处:手指
很多人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常见,但是,若是突然手指发麻,还伴有合不拢的情况,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但也有的只是几根手指隐隐刺痛,手不听使唤,手指握拳无力等。
2)第二处:舌根
若是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感觉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现语言障碍,这多是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所致。
且还会表现为喝水容易呛水、吃饭容易呛着、易咬到舌头等等,这时,一定要谨慎,及早去医院检查。
3)第三处:面部
由于脑中风是发生在脑血管处的病变,所以,当病变累及到了神经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面瘫等症状,这时就会表现出睡觉单侧流口水,吹不成口哨等表现。
甚至还会有短暂性黑蒙,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可恢复,有的人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等等。
4)第四处:下肢
双腿或单腿软弱无力,即使在平地也会摔跤。因为不论在大脑的哪个半球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可有轻有重。
这时,肢体感觉就会出现异常,如腿脚不灵活、无力,这时要警惕,很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信号。
3
调查发现,中风也最“偏爱”四种人:
1)高血压患者
中风其实是在一定病理基础上发生的,而高血压就是其中最大的危险因素。相比没有高血压的人群,高血压人群患出血性中风的概率多了两倍!
当然,除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也和中风密切相关。因此,如果本身就是这些疾病的患者,更要多运动、少吃盐,密切观察自己有没有中风前兆。
2)肥胖人群
俗话说“人胖百病生”,过于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血糖等各种疾病,为中风提供适宜的“温床”。
因此,体重超重实际不仅仅体现在身体重量上,还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疾病风险!
3)吃得太咸的人群
很多研究都指出,高钠摄入是中国人中风罹患率如此高的重要原因,通俗来说就是吃得太咸。
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日摄盐量约12g,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倍还多!
而中国中风率“北方多南方少”的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这点。有医学专家分析认为,高钠摄入与高血压和中风的发病率有关,中国北方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约为南方居民的两倍。
4)抽烟酗酒的人
抽烟酗酒的危害大家都知道,长期饮酒极大可能让血压升高、肝功能损害,而抽烟更是百害无一利,甚至还是诱发癌症的一大因素!
4
与此同时,对于中风的认识,人们通常有以下“四大”误区:
1)年轻人不会得中风?
很多人觉得中风是老年人的事,与年轻人无关,其实这是错误的。
有调查显示,中风越来越年轻化,青壮年中风发病率逐渐增高,10%-15%患者,年龄在45岁及以下。年轻人作息不规律、不爱运动、吃得太咸等原因,已经让年轻人也成了中风的“后备军”。
2)中风不会复发?
脑中风的复发率高达25%左右,也就是说,尽管看似痊愈可以出院了,也要好好养护身体,因为中风实则是一些内科疾病(三高、糖尿病等)的合并症。
病理基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中风的复发,几乎不可避免。
3) 中风无法预防?
中风是有前兆的,也叫小中风(或者轻微脑梗),大部分中风患者都出现过中风前兆,只是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因此很多人都没放在心上。
事实上,出现中风前兆,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可以预防中风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4)瘦子不会得中风?
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吸烟、饮酒、高钠摄入(吃的太咸)等等,尽管肥胖者相比瘦子有更大概率得中风,但并不是说,瘦子就可以掉以轻心。
5
预防中风,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1)饮食多清淡、少吃盐
由于吃得太咸是我国中风率高的一大重要因素,而外面的饭店通常重油重盐,有条件的朋友尽量还是在家做饭、少油少盐。
多用蒸、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少用煎、炸,也要注意咸菜、咸肉、午餐肉等含有“隐形盐”的食物。
2)每日蔬菜、水果不能忘
多吃蔬菜水果是我们每天都挂在嘴边的话,但很多人并不一定做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过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每年约56万人因不吃水果死于心血管病。
如果每天吃半斤蔬菜、200g左右的水果的话,中风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3)生命在于运动。
每周保持有氧运动总时间2~3小时,每次运动最好达到30~40分钟以上。
快走、游泳、跑步、骑车等,不但可以减肥,还对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都有益处,其中快走还是最受推荐的方式之一。
4)保持乐观的情绪
乐观的情绪是防止一切疾病最好的良药。
用一位百岁老人的话讲:“健康,我只有两句话,叫做’有说有笑,没心没肺’”。“有说有笑”指的是乐观开朗,有事不憋在心里。“没心没肺”指的是心胸开阔,小事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