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花香,是我们向往的诗意栖居。
花,可以自己种,
鸟,是否会来,得看缘分。
我家从去年到今年,不断的有珠颈鸠前来孵化繁衍,这一方在我眼皮底下应运而生的“违章建筑”,我会一直留着。
不举报,不强拆,零租金,虚位以待。
――兰喃低语
早上起来,习惯性的探出头往窗台上瞅了瞅。
空空如也的鸟巢,如同此刻空落落的心情。
主卧卫浴窗台上的鸟巢中,剩下的那只小斑鸠,也在两天前,跟先前飞走的那只小斑鸠一样,如愿飞离了巢穴。
自此,有关繁衍生息的生动和热闹场景不再。
这一方小小的窗台,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
徒留满是鸟粪和几许羽毛的空空巢穴,在娓娓诉说着这里曾上演的一切。
一个多月前,窗外传来“咕咕咕”的鸟鸣声,循着不算悠扬甚至略显聒噪的单曲循环,我求证似的察看了窗台上的旧日鸟巢――那是去年一对斑鸠夫妇合力建成的。
果然,有一只斑鸠已然蹲卧上了。
凭去年我观察它们大半年的经验中得知,这是又有两只斑鸠宝宝要问世了。
是的,不多不少,每次都是正好两只。
此后,便是十来天的蛋卵孵化期,待小鸟孵出后,又是十来天的成长期。
由于这是今年飞来繁衍的第一窝,这些日子来,便少不得对它们投以关注。
闲来无事时,会经常用镜头记录下它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两只小斑鸠大概出生时间不一样,这使得一只小斑鸠身形看上去要明显大过另一只。
它们成长过程还算顺当。
自打斑鸠妈妈让它们从自己羽翼下出来见天日起,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它们的成长变化。
随着体形的日益增大,两只小斑鸠的羽毛,也由最初的鹅黄色,逐渐变成了灰色。
斑鸠妈妈,也渐渐的不好生在窝内呆着,守护它的宝宝了。
很多次开窗子,都不见它的身影。只留两只小斑鸠守巢。
随着小斑鸠的长大,食量看涨,斑鸠妈妈必须频繁外出,觅食回来喂养它的宝宝,才能保证它们快快长大。
直到独立。
几日前,大些的那只斑鸠不见了,想必是在斑鸠妈妈的带领下,学会飞翔,出去独立觅食了。
从第一只小斑鸠飞走后,余下的另一只小斑鸠便只能孤独的守巢了。
只是,那小眼神里分明多了一些不安分因子。写满了期盼和渴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也许在它幼小的心里,早已开始蠢蠢欲动,盼着不日之后,也像它的哥哥或姐姐一样学会飞翔。
知子莫如母。
偶尔,斑鸠妈妈会飞回来,带给它食物之余再陪上它一阵,安抚它寂廖的心情。
终于,这个愿望实现了。
那日大清早,我去观看它时,它不再像平日似的,呆在窝中兀自警觉的盯着我,不知所措又无可奈何的提防我。
而是毫不犹豫的挪移双爪,尝试着跳跃的离开了巢穴,并一直蹦哒到了雨棚栅栏的边沿,在两个花盆之间停留下来。
却并不飞走。
可能未曾试飞过,没锻炼过自己稚嫩的双翼,还不敢贸然行动吧。
我离开没多久,只听到外面扑楞翅膀的巨大声响。再去看时,见它又回到了巢穴。
这是在跟我玩捉迷藏呢,果然翅膀硬了就是不一样。
等过段时间再去看时,就不见它的身影了。
从此,天高任鸟飞。
一去不回头。
习惯了每天与它们对视神交的我,竟一下子觉得莫名空虚起来了。
有时候会忍不住去猜想,这只来繁衍的斑鸠,会是去年来到我家繁衍过的那些斑鸠中的某一只吗?
或者,是在我家出生的那些小斑鸠中的某一只?长大后到了繁殖期,因对出生地念念不忘,所以,才循着生理记忆的方向,飞回来繁育它的下一代了?
去年,这儿多热闹啊!
记得是在去年3月,我家厨房窗台上飞来第一只孵化的斑鸠起,我家俨然成了鸟的乐园。
初次飞来筑巢的是一对斑鸠夫妇。
特意百度了一下,确定那是珠颈鸠。
那段时间因为一些原因,家里开伙少。
或许是厨房少了烟火气的缘故,让这些生灵们产生了错觉,以为厨房外面的那一方空间足够安静,是它们繁衍后代的理想之地。
等我一日炒完菜,打开窗子以便让油烟散尽时,赫然发现已有一只斑鸠稳妥妥的蹲卧在窝巢中了。
机警如它们,以前隔着窗玻璃,远远看到人靠近,就会忙不迭的飞走。
然而抱窝的那只斑鸠却不然。
在我与它零距离,打开窗子的当口,它也只是象征性的轻微扑楞了一下翅膀,就又稳扎窝巢中了。并无飞走之意。
就是那次,在它微张的翅膀下,我看到了两枚白花花的鸟蛋。如同鸽子蛋般大小的鸟蛋,静静躺在暖烘烘的窝巢中。
护蛋卵周全,让小宝宝顺利出生,这便是它誓死不离开窝巢的理由。
那一刻,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鸟类的母爱之伟大。
仿佛如梦初醒,为什么那些日子里,总有两只斑鸠在厨房窗台上频繁活动呢。
原来它们是在衔草筑爱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从遥远的《诗经》里飞来的两只斑鸠吗?
因中意于我家摆有绿植的窗台,于是你侬我侬之后,便生出了在此安家育儿的想法来。
有了这对斑鸠夫妇的先行入驻,其它斑鸠也跟风般,打起了在我家安营扎寨的主意。
于是乎,在厨房外的那窝小斑鸠刚孵出没多久,主卧卫浴外的这只鸟巢,在另一对斑鸠夫妇的辛勤操作下,也开始动工修筑了。
眼看着它们一根根地衔来干草和细枝,忙碌搭建几日后,一方鸟巢就此落成了。
在厨房外的那两只鸟宝宝学会飞走时,卫浴外头的这只鸟巢内,两鸟宝宝也即将破壳。
两方窗台,在那段时间同时上演着关于鸟类繁衍生长的故事。
可忙坏了我这个看客。
这边看看,拍几张照;那边瞅瞅,观察一下它们身上的变化。
后来,看到厨房外头的鸟巢空出来许久后,也不见有其它鸟来入驻。
考虑到厨房烧饭后开窗排油的需求,留个鸟巢在那儿终究不太方便,鸟宝宝鸟妈容易受到惊吓不说,那一堆鸟粪对着锅灶那一边也着实煞风景。
于是,带着负疚之心,强行拆除了建在我家厨房窗台上的第一只鸟巢。
还厨房窗台一方洁净吧。
好在,还有主卧卫浴窗外头的这只鸟巢呢。
不懂得鸟类的语言,不知道它们那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咕咕咕”的呼唤声中,传递出了怎样的信息和情感诉求?
我想,一定有这样一句:你那儿怎么样了?我这儿快腾出来了,宝宝们长大了。你可以来这儿!不要另行建巢了。好嘞!
于是,这只鸟巢从建成之起,在去年鸟类繁殖期内,几乎少有空出来的时候。
总是上一窝小斑鸠才学会飞,刚离开巢穴,第二日,便飞来了孵化繁衍后代的斑鸠。
一窝接一窝。
你方唱罢我登场,怎一个热闹了得!
热闹了得!
如果不是互通了住处的信息,又怎么会衔接得如此天衣无缝呢?
从去3月中旬到10月下旬,从这方小小的鸟巢内,繁育飞出的斑鸠宝宝应该有10余只了,这还不包括厨房外面打头阵长成飞出去的那两只小斑鸠在内。
若不是有夭折的,有弃蛋而去的,有未孵化成功的,从我家出生长大乃至飞走的小斑鸠,还远远不止这个数。
今年显然是不会像去年那般热闹了。
去年这个时候,已经有好几窝小斑鸠长成飞走了。
而今年,繁殖期已有4个月了,才飞来这一只抱窝孵化的,才诞出了一窝鸟宝宝。
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还会不会有斑鸠前来呢。
试目以待。
以下是去年厨房窗台外的那一窝小斑鸠的成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