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听完韩颖老师工作坊送她回家的路上,第一次得知STA“一带一路”讲师推优大赛,对于韩老师的邀请,内心我是胆怯的。在浙江培训行业嘉年华活动中,我见识过全国十强的实力,任兰兰老师的礼仪、李骏老师的中层领导力,对于我而言STA讲师推优大赛还非常的遥远,但是出于礼貌地还是表示会关注此次比赛。
之后的一个月,一直忙于结婚,全然忘了比赛这回事情!正当比赛离我越来越远的时候,一个陌生的上海电话让我和这次比赛又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记得那天是6月6日,刚刚蜜月假期结束回到单位,电话那一头传来一个标准的播音腔男声,我断定这个陌生号码应该不是推销电话(推销人员可没这么好的声音),这位播音腔不是别人,正是我ITT的老师顾宇老师,电话里交谈的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大概的意思是希望我们通过比赛来检验一下ITT学习的成果,在顾老师的“威逼利诱”之下,决定参加本次比赛。
借口也好、懒惰也罢,还是放弃了初赛第一场,6月18日那天,作为观众观摩了比赛,担心、信心相互萦绕,担心自己的课程不够出众,但对于自己在STA舞台的处女秀又充满信心。6月29日在第一次参加STA浙江学院公益课堂上,正式报名参加初赛第二场,也是初赛第二场第一位报名的选手。比赛定在7月26日,意味着我还有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这一个月的时间是非常难熬的,相较于其他选手,我要重新梳理、甚至开发一个新的课程,在毫无头绪地情况下,选择了曾经在ITT考试中讲过的《企业与政府沟通的三个原则》,这一选择也直接导致了我参赛课程的前天不足——除了我是一名政府公务人员,对于政府公关业务毫无经验。于是,我只能没日没夜地大量阅读和政府公关有关的书籍,不断地补充专业知识,让自己最快地成为所谓的“专家”,即使如此在整个准备过程中依然显得非常的不自信。
但回头想来,正是因为这个不自信倒让我变得更加地小心翼翼,每天看了想,想了写,硬生生将原本2000来字的教案写成了6000多字(我在想再加几个案例是不是可以搞成论文了),以至于发给汪诺老师看的时候他严重怀疑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课程分享,其实这6000多字大部分的内容是为观众、评委提问环节做准备的,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对专业还不够熟悉。完成教案和课件后,接下来就是不断地练习和修改,信心也越来越足。但比赛前两天,汪诺老师的赛前建议让我的信心又荡然无存,他的建议对于处女座的我来说是颠覆性,可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做过多的修改了,听天由命吧。
根据以上种种,我的大赛目标也浮出水面:正常完成比赛,利用好这个平台展现自己,挑战自我,实现进步。这个目标看着确实不够高大上,太主旋律了,但正是这个目标给我之后的杭州预赛、上海决赛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7月26日那天,我早的来到了比赛现场,东航云逸优美的环境和紧张地比赛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调试PPT、试走舞台,整个人的状态还算轻松,第二顺位的抽签结果也没让我觉得太紧张。汪盼盼之后,我坦然地走上了舞台,破冰、自我介绍、课程目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课程回顾,我从容地把课程讲完,中途心情虽有些起伏,但表现至少还在意料之中,下场之后,一个字“爽”!
讲完了一身轻松“爽”、感受了一把神奇的讲台“爽”、证明自己可以做到“更爽”。接下来要做地就是认真地听完其他选手的课程,享受顾宇老师的“毒舌”点评,静静地等待比赛的结果。等待宣读结果地过程是忐忑地,自认实力有限,但又不希望结果太糟糕,当顾老师念完4-6名的时候,我知道今天的成绩应该6名开外了,微笑地接受吧!
“第二名,叶鹏飞”!我和身边的朋友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全场所有人祝贺的眼神和掌声告诉我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我没有太过激动的表现,但我知道我成功了,目标完成!回去的路上,和同行的伙伴分享了比赛心得,吃了一顿轻松的晚餐,但我心里知道,竞争更加惨烈地上海决赛正等着我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