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如果让我写一篇长篇小说,我会写什么样的题材,这两天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在思考阶段我感觉能写的题材很多,比如爱情、职场、上一辈人的生活纪实、穿越、脑洞,似乎每一个题材都能在脑海中找到对应的故事点。然而当我试着把每个题材的故事情节进一步往下推演时却遇到了不同的问题。真让动笔去写的时候,我发现它们像断了线的风筝,我只能看着它们在眼前飘荡根本无法驾驭。主要原因是我对很多事情的了解只停留在皮毛状态,真要实打实把他们用文字描述出来,细节处会很苍白,逻辑上无法自恰。于是我结合自身情况把几种题材进行了剖析。
爱情题材:虽然早已没有了青春年华,但我依然还是个“恋爱脑”,如果写一篇长篇我最想写就是爱情故事。看爱情故事是我这么多年来的偏好,尤其是一些跌宕起伏的虐恋总能抓住我的心。我还经常追霸总、大女主的短剧,尽管故事情节虚假得离谱,但我依然会感动得稀里哗啦。不管长到多大,我感觉自己内心总是一个住在粉红色泡泡里的女孩,她时刻忽闪着大眼睛幻想爱情。所以现实中我会格外留意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情感纠葛事件,它们大多会引起我莫名其妙的共鸣,让我想用文字把他们变成一个故事。我曾经尝试在短片作品中写类似题材,可能因为积淀太少、笔力有限,心中澎湃着的情怀始终无法落地,写出来的作品也不是我想要的作品,这让我一度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写作。
职场题材:我有二十多年的职场经历,在一个不算大的民营企业里完成了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转变。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我们接触的人群却形形色色,有背井离乡农民工、有个体工商户和包工头也有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亲眼见证过朋友高楼起,也亲历过她楼塌方。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但是我吃不准这类题材写起来会不会不经意间就触及了当下政治,如果要写,我得需要好好了解一下敏感尺度的把握。
老一辈的纪实:这个题材我身边有现实的人物,我读过曹德旺的《心若菩提》和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这两部书都是本人书写的自身真实经历,作为局外人无法捕捉主人公当时的想法和心境,写出来的东西就会缺少味道。如果非要写就只能以他们为原型去创作像《鸡毛飞上天》这样的小说。目前我还不具备这样的文学修养,无法写出这种具有大时代背景的小说。
穿越、脑洞题材: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脑洞,对于穿越题材也不喜欢。但《长安的荔枝》却给了我很大触动,马伯庸独特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我第一次发现小说居然可以这么写。我又迫不及待地追了他的《太白金星有点烦》,看完以后我愈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视角。把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融入到人们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中,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颠覆性碰撞,吊足读者的胃口。但这要求作者有比较深厚的知识储备,目前我没有这种以实构虚的能力,期待积淀到一定厚度可以写一篇这样的小说。
昨天我参加了市作协的写作素养培训课,到会场我惊讶地发现人群中有很多已经白发苍苍老人。74岁高龄的李阿姨不会在电脑上编辑文字,投稿的文章要反复拜托邻居把她的手写稿件敲成电子文档,这种对文学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我的父母比李阿姨还小,但我在她们身上只能看随波逐流。李阿姨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课堂上认真地记着笔记。一个七十多岁的人还在如此执着的坚持着心中的梦想,我还能有什么放弃的借口。
写长篇是我最渴望又最没有底气去做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我对自己想写的题材进行了系统分析之后。但卓老师说过的话一直激励着我要坚持下去,他说“每一个写作的人要有使命感,不管是你因什么原因走上了写作这条路,那都是上天冥冥之间的指引,你是上天选中要在文学方面有所贡献的人。”这句话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动力。
结合实际情况,我的第一篇长篇计划从我最熟悉的职场为主线,以进入婚姻疲惫期的情感为复线,用中年人的视角去写她们的职场生活以及、爱情和责任的较量。
我清楚到真正开写的时候,我还会产生很多放弃的理由,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以后是什么结果,我今天必须先迈出第一步,正如蹒跚学步的孩童,磕磕绊绊地走着走着就走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