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到过一句话:“不要冒然的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听闻过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是啊,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越来越习惯通过“一面之交”,来给“素不相识”的人贴上一个莫须有的标签,尤其会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来判断一个人是low还是高级,是见过世面还是刻意虚荣。
发朋友圈,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随心的分享,跟人品,职业,眼界,都无关,但也许跟某些人的信仰有关。
一个人展现出来的,也许只是她生活的一个小部分,并不是全貌,不要随意去指指点点。
2020年是我交友最广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泡课堂,每一次泡课堂都会与很多人链接,而这种链接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的简单问好,有很多同学私下也有往来,而我的微信朋友圈里面不再只是以前固定的圈子里固定的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都有,绝大部分以女性创业家企业家为主。
而人的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当你把很多精力放在你想要去做的事和想要去对待的人身上去的时候,很多曾经相遇,相知过的人都会淹没在时间里,一去不复返了。
前些日子跟之前的同事两位妹子一起相聚,聊了很多很多,彼此也会特别的感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环境,对于人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有些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其中一位妹子还特别的问我:“佳欣,你怎么现在发朋友圈发的越来越少了?能表现出你动态的朋友朋友圈越来越少了。
很早之前你发过一条朋友圈,你正在练瑜伽和健身,另外一个同事就直接把你的朋友圈点开,看着你的图片,问了我关于很多你身材的变化的事宜,我直接说不知道!
你发朋友圈关她什么事情,她却在背后指指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生活方式,过好自己最重要。”
我说:“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也觉得挺有道理,分享给你,同时也算是回应。
‘你不喜欢的东西,请允许它存在。你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真正有教养的人,从来不轻易的评价别人。
更不会执着于虚无的优越感,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更不会通过一条朋友圈,来给别人下定义。”
最近跟很多人写故事,越是发现对每个人了解得多,越是感觉了解的还不够,越是不敢轻易去说太多,写太多,有些人已经坐拥数亿身家,而有些人连温饱都是问题。
但是不妨碍他们依然都在提升自己的路上,对万事万物都很包容,也在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面向生活,面向未来永远都是很积极、乐观向上,她们既享受的了最好的,也接受的了最差的。
哪怕有些同学在今年过得苦不堪言,但她们依旧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充满着敬畏心,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这也算是他们的世面吧,这也是我在他们身上见到的另外一种世面。
《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拥有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当我们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生活时,你永远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曾经有人问:“世面到底是什么?”
有个回答我觉得很喜欢:
“没有人能定义世面。你在卢浮宫欣赏艺术品,那是你的世面,放牛娃在山上奔跑,那是他的世面,真正没有见过世面的是你指责放牛娃不懂艺术,而放牛娃又指责你不懂放牧。如何优雅地出现在别人的世面里,那才叫真的见过世面吧。”
所以有些人在朋友圈里秀恩爱,不是因为恋爱有多么了不起,那只是为了跟自己的恋人多一份安心。
所以有人出去旅行喜欢打卡各处景点,是她本着想要分享美景的念头,在传递自己的喜悦。
有人愿意吃饭的时候拍照,也许这是她记录生活的方式,跟她的人品和学识都没有关系。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不要凭借着蛛丝马迹、只言片语就去评价他人的生活。
所以啊,永远不要通过一个朋友圈就去认识一个人,更不要通过别人的某一条动态来证明是否见过世面。
有些在你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在别人的世界里可能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发自己的光 但也无需吹灭别人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