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与庞涓”(2)马陵之战
【原文】
显王二十八年,魏庞涓伐韩。
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①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
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
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②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注释]
①蚤:通“早” 。
②蹶:跌倒。比喻失败或受挫折。
③斫:砍伐。
[译文]
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国庞涓率师伐韩。
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群臣会议,问:“咱们是早救还是晚救呢?”当时的齐国宰相邹忌,封为成侯,他说:“不如不救。”田忌说:“不救,韩国就投降魏国了,不如早救。”孙膑说:“现在韩魏两国,都还没有受什么损失,现在去救,相当于咱们替韩国去跟魏国打仗,成了咱们听命于韩国了。魏国有吞并韩国的决心,一定全力攻打,韩国顶不住,自然向我们求救。等到那时候咱们再出手,就可深结韩国的感恩之心,又可晚一点承受魏国的兵锋。让他们两家先相互消耗吧!”
齐威王说:“好主意!”于是暗中承诺韩国使臣,送他回去,又不发兵,坐山观虎斗。
韩国有了齐国托底,全力抵抗,五战五败,再次向齐国呼救。
齐国起兵救韩,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还是围魏救赵的老套路,直奔魏国首都安邑而去。庞涓收到军情,只得撤兵,班师回国作战。魏国国内,也再次动员,以太子申为大将,迎击齐军。
孙膑对田忌说:“他们三晋之兵,素来悍勇,轻视齐国,认为我们齐国人胆怯,咱们就给他表演一个胆怯,迷惑他们。兵法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我们就给他演一出戏!”
于是让齐军刚进入魏国国境的第一天,挖十万个灶做饭,第二天五万,第三天两万。庞涓一路追踪而来,看见灶越来越少,大喜:“我一向知道齐军胆怯,但也没想到到这种程度!进入我国国境才三天,一大半士卒已经当了逃兵了,赶紧追!”于是举其轻兵锐卒,一天赶两天的路,一路狂追而来。
孙膑算计好庞涓行程,某天傍晚应该抵达马陵,就选择马陵为战场,构筑阵地,以逸待劳。马陵道路狭窄,旁边有很多断壁险阻,可以伏兵。孙膑安排齐军埋伏妥当,又在路上选择一棵大树,把树皮剥了,上书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告诉弓箭手夹道埋伏,说:“见到火光就射!”庞涓果然晚上抵达,看见树上有字,喊人点火把来看,字还没看清,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自己抹脖子自杀,临死还不服,说:“遂成竖子之名!”成全你这孙子的名声吧!
齐军乘胜打破魏军,魏太子申也被俘虏了。
[点评]
孙膑和庞涓两次交手,孙膑都是一个套路,招儿都没换过,就是攻其所必救,围点打援,然后知战之日,知战之地,选择好时间地点,占好有利地形,构筑阵地,设好埋伏,以逸待劳,以多胜少,等他来送死。可见兵法的关键,不在于学习新套路,而在功力。套路要老,功力要深。套路要够老,才可靠,功力要够深,才起效。不要学新招,要知行合一,真正掌握老套路。庞涓也对这种套路滚瓜烂熟,但是没有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