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爸爸富爸爸》中提到日本人注重三种力量,剑,宝石,镜子,其中尤其重视镜子的力量,镜子代表着自知的力量,就是要由内观,明白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自己需要哪些东西,自己想要什么。但是90后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内在的智慧。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不断地被周围的所有人老师朋友家长灌入我们的脑海已经根深蒂固了,就比如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拿一个好的学位,才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先不说为什么非要给别人工作,好好学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我认同,传统来讲我们应该去学校好好学习,拿到一个学位证,学校学的东西对大部分人来说对于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有用,但是长期的经验来看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完全没有把学的东西用出来呀,那大学四年我们学的东西的价值在哪里呢。
专业不对口是常见的问题,然后周围又会有一大批人找出来告诉你“学位证毕业证有用呀,现在找工作都得看这个东西”貌似也有道理,但是如果花四年的宝贵时光去换两个证件,真的值吗?我也没有想清楚,我在不断的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过我知道中国有一大批大学生进大学的时候和出大学进入社会的时候都是一个样子,可能还不如最开始的时候,进大学的时候是憧憬,是向往,离开的时候是迷茫,是彷徨。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是知道知识在哪里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我承认是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难道离开学校我们就不能学习了吗,我们放弃了学校不等于放弃了知识,放弃了读书,放弃了学习呀。我们总是不相信一节的智慧。我们总是服从别人的价值观但是不去提问,总是轻率地重复别人告诉我们的那些东西,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我也不理解为什么周围那么多的人都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找一个好的,或者稳定的工作呢,或许是因为恐惧,普遍的思维是我们找不到一个好的工作就过不了一个稳定的生活,我为什么要追求稳定,就是因为恐惧。
我们从小被恐惧驱赶到现在却浑然不觉,沿着这条线下来我发现我活了20年好像没有去追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应该照照镜子,好好思考一下究竟什么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了?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把一些东西叫做公理,把一些东西叫做定理,把一些东西叫做推论,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我把我们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当作公理,根据这个社会环境产生的客观规则成为定理,根据客观规则来制定的莫每个人的发展历程称为推论。在三十年前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所以我们需要一大批踏实肯干的人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让社会变得更好,于是为国家培养专业化务实的人才是是定理。我们每个人的发展历程叫做推论。
三十多年后我们社会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全民创业个人创业成了趋势,专业跨界也变得越来越流行,我们的公理已经发生了变化,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的公理应该是找准自己的头部,首先由内观,明白自己的优势,然后再想办法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学校教育是主流的学习方式,那没错,但是我觉得不应该是适用于每个人,总有少数人需要的知识是在其他的地方找到,我觉得反映我们社会价值观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社会的大部分人对于这少部分人的态度。
我们真的真的应该需要照照镜子,问一问到底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东西,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自己需要的知识在哪里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