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1
潜意识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下意识地就……”,这个下意识的意识指的就应该是潜意识吧?根据我从字面的理解就是,潜在的意识。
实际上呢?潜意识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者还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潜意识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其中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理论上的东西太空洞,但是我相信看了下面这个研究案例,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吃惊但又信服潜意识的力量的。
这是一个关于明尼达苏双生子的追踪研究。这对双胞胎从小因为家庭原因被迫分开,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在他们三十多岁时,研究人员找到他们,对他们的生活和个人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竟然发现两人同一年结婚,妻子也都是双胞胎,养同一品种的狗偶,给狗取的名字也相同,所生孩子的性别和顺序也一样。总之,生活中这样的雷同竟然占到了70%以上。
潜意识真是一个神秘又奇特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在不自知地被潜意识操纵着。
2
潜意识的力量有多大?
有一个父亲,抛弃了三个儿子和妻子。三个儿子长大后,老大成了一个很好很负责任的父亲,老二终身未娶,老三则和他父亲一样抛妻弃子。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大潜意识里不让自己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老二潜意识的信念是婚姻不可靠,老三潜意识里认为就应该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我记得念初三的时候,有一次,值日生把黑板上距离中考的倒计时改成85天,立刻人群中就有一个声音痛呼:“啊!只有85天啦!”然后 ,不远处又发出另一个声音:“啊?还有85天!”
由此可见,同样的一件事情,对于潜意识信念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自以为正确或者公正的某个观点或者认知,事实上,也不一定是正确或者公正的。
书上说,我们的大脑每秒要处理四千亿位元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两千位元的信息。位元是什么概念不重要,但是这个比率,四千亿之两千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所以,我们是有选择性地在看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的人、事和物。而这个选择又是因人而异的,和我们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和形成的价值观有关。因此,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都是我们自己想看到的那个部分,而这个部分极有可能包括我们对其产生的成见。
甚至可以说,我们自己创造了这个世界。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仅此而已。
3
潜意识创造怎样的情绪模式?
在张德芬老师的书中,提到了胜肽这个生物学术语。胜肽是一种氨基酸构成的链状结构。心理学上说当我们的身体或者大脑层面受到情绪影响的时候,我们的脑部就会马上生成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应器所接收。尤其恐怖的是,时间久了,我们的感应器就会产生特定的胃口,对这种胜肽产生饥饿感。
直接后果就是,如果这种情绪如果很久不出现,你的细胞就会让你产生生理需求去出现这种情绪。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看来跟这个叫做胜肽的小东西不无关系啊。
突然想到很多男生抱怨自己的女朋友隔三差五地就要“作”那么一回,现在想来,是不是情有可原,可以理解了呢?当然,男生也一样。
但是,理解归理解,如果我们真地被潜意识创造的消极颓废等不好的情绪模式所操纵,也太痛苦了。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会遇到一些被我们称为生性乐观或者极度悲观的人?我有一个学生,一个东北女孩儿,整天乐乐呵呵的,她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每天都很快乐。然后她周围的人也被她渲染得每天都很开心的样子。
但也有另一种人,可能因为受到一些挫折,早早地认定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自己不以为然,遇到事情,能凑活就凑活,能逃避就逃避,混沌度日,得过且过。
按照上面的说法,那么这个女生的快乐神经一定非常粗,而后者遇事就退缩的神经系统一定非常发达。
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情绪模式多么美好,然而颓废消极悲惨痛苦的情绪,就像毒瘾一样。不过,意识到自己的毒瘾所在,我们就有救了。因为,毒瘾也是可以戒除掉的,只要你愿意去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