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的凡心总是恋慕着繁华。渴望在繁华中的更繁华处,成一场功名与利禄幻梦。可也许真的是世事无常吧,就像年有春冬,花有枯荣,人有成败。人总是无法永远志得意满。那么在这起起伏伏的是非成败中,若得若失的忐忑不安里,我人当何以安身立命呢?
汉大将军卫青教导了我。
卫青大将军出身卑微,性格厚道。在他很小的时候的时候与一名被押解的相士迎面路过。相士惊讶于他的厚德之面,赞叹他必是封侯之相(贵人也,官至封侯)。而卫青则回答说:"为人仆役,不受责骂就已经足够了,怎么可能有封侯之事呢?"(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后来少年的卫青为成了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骑马侍从。平阳公主骑马,他则服侍在左右,跟随着平阳公主。浊不知当时的少年卫青看着眼前尊贵而靓丽的公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而在后来,这位公主下嫁给已经是大将军的他时,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再后来各种因缘汇集,卫青的姐姐,大名鼎鼎的皇后卫子夫被汉武帝相中,一时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连带着卫青也一路提升,最后统军出征,拉开了宏大征程的序幕。
汉武帝一生大部分时间热衷于对外发动战争(可参考此 ),而卫青则是一个为他带来一场又一场胜利的名将。
在对匈奴作战中,卫青将军连战连捷,元光五年,为车骑将军,出上谷,在名将李广都折损的情况下,仍能直达茏城,杀敌数百。
元朔元年,领三万骑兵击匈奴,杀敌数千。次年,匈奴杀入辽西。卫青将军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赶跑了匈奴白羊王与楼烦王。因此而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元朔五年,领三万骑兵突袭匈奴右贤王,汉军捕获了右贤王事多个小王,男女平民一万五千人,牲口竟然高达“千百万头”。正是因为如此的功劳,汉武帝名使者持着大将军的印记,在军中就拜车骑将军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连他三个年幼的孩子都被封侯。
此时的卫青风头无二,连满朝的大臣都被汉武帝要求向卫青大将军行礼。更为逆袭的是,作为平阳公主曾经的侍从,他以大将军的身份迎娶了平阳公主。
然而就像文首中所言,好花不常有,好人不常在。人总是无法永远志得意满,总是会有落寞的时候。在荣誉达到极点之后。出于猜忌等种种原因,哪怕卫青本人并无反心,汉武帝开始不断打压冷落卫青,转而重用霍去病(帝王心事 )。一代叱诧风云的名将,晚景却是门庭冷落鞍马稀。连他三个孩子的侯位都被剥夺,由此可知,卫青在晚年所处的是怎样的境遇。
岁有春冬,花有枯荣,人有兴衰,诚然如是。
我们回首卫青大将军的一生的起落沉浮,是什么让他能在最后武帝猜忌,晚景凄凉的时候仍旧保全身命与爵位呢?答案是卫青大将军忠厚善良的心。
在他风头最盛的时候,汉武帝要给他的三个年幼的孩子封侯,他推却了(哪怕最后没推掉),转而向皇帝推荐其它将领去封侯。这一推一荐体现的是忠厚。
在他最受人尊重,满朝的文武都要礼拜他大将军卫青时。唯独大臣汲黯不拜。卫青非但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他,反而对汲黯心生敬重。
在李广将军自杀,他的孩子李敢为了泄恨,意图刺杀卫青,并将卫青打伤时(李广之死与卫青有一定关系,但错不在卫青,李广难封 ),大将军卫青并没有追究,反而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
古人有句诗,说卫青不败由天幸。由此可见确是如此,如此良善,天诚然幸之。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诸多细节,恐难详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6-11-15 于北京